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生物质能源产业蓄势待发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5 15:45 
核心提示:现在,生物质能源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但这只是暂时的。基于生物质能源的天生丽质和卓尔不群的优势,必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生物质工程战略发起人石元春院士说。在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质能源已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是

“现在,生物质能源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但这只是暂时的。基于生物质能源的‘天生丽质’和‘卓尔不群’的优势,必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生物质工程战略发起人石元春院士说。在“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质能源已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可以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生物质作为生物质能的载体,通俗来讲,就是人们随处可见的农作物、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等。

发展生物质能源影响粮食安全吗?

“不!”石元春表示。“十五”期间,发展燃料乙醇的初衷是为了消化陈化粮,解决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七条原则,第一条就是“因地制宜,非粮为主”。此外,我国每年的粮食总产量为5亿多吨,而燃料乙醇产业消耗粮食所占比例不到1%。

“因传统概念将生物质能源归属于能源工业,就能源论能源,忽视了它的‘三农’功能;用传统的工业思维和经营模式,忽略原料生产和收集的特点及复杂性。这种落后的观念最可怕。”石元春介绍说,“事实上,生物质能源是‘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如果将每年可用于能源的4亿吨作物秸秆用起来,发电量可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农民可增收1000亿元。”

生物质能源资源量丰富

液体生物燃料、气体生物燃料和固体生物燃料,作为生物质燃料的“三剑客”,有足够的潜力弥补“煤、油、气”传统燃料的不足。根据中国工程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咨询报告,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目前每年可开发的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超过全国每年能源总耗量的1/3。

石元春介绍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争抢先进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制高地。我国在生物质领域有些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清华大学的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内蒙古成功研发了先进固体发酵技术(ASSF),突破了制约甜高粱乙醇产业化的瓶颈。目前,木薯、甜高粱等非粮原料成为1.5代乙醇的生力军。

民营企业走在前列

“十一五”期间,一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北京德清源公司作为其中代表,它的发电厂利用每天产生的200吨鸡粪及近300吨废水进行沼气发酵,年产绿色电力1400万千瓦时,沼液和沼渣5.5万吨,真正实现了生态园区废弃物的“零排放”。

2011年1月份,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吉姆·米勒一行专程前往北京德清源公司参观鸡粪处理技术,连声称赞“这太惊人了”,并表示“一些处理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国”。

北京德清源公司副总裁潘文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鸡粪有效地处理,既环保,又能带来效益。” “希望国家在政策以及入网问题上,给予更多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