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媒介融合之路:信息采集融合(2)
内容形态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能够适应新的传播渠道的内容形态、具有竞争力的内容资源,是未来媒介融合竞争的中坚力量。即使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内容为王的竞争铁律也是不会改变的。
面对媒介融合的背景,报纸媒介已经在内容形态上与新媒介进行了初步的融合尝试。很多报纸已经开始转载博客文章、网络帖文,或辟专栏专门刊登网民观点,在报纸版面上呈现一种新的内容形态。如《中国青年报》“数周刊”中的“青年社区”不仅内容来自于网上,而且版面设计也像一个网站的页面。
多渠道传播。作为报纸,重要的是“报”,而不是“纸”。报纸行业要认清这一点,在秉持内容为中心的前提下,借助新媒介拓宽其传播与发行渠道。报纸媒介由纸张一元媒介的载体转换到多元媒介的载体;其传播渠道由单一的“纸”传播到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进行传播。报纸行业可以脱离“纸”,利用终端显示和存储设备(电脑、手机、PDA、手持阅读器等)的快捷、即时特点,吸引受众群的眼球,可以借助媒介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结合各种媒介的优势,深入挖掘适合媒介传播的形态。实现内容产品生产的“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传播”。
多媒体互动。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的报道上。重大事件、热点事件信息的最早发出者往往是新媒体,就像一个试探性气球,一旦得到热烈反应,传统媒体便跟进,对事件的真相、背景、原因给予更权威的探析。受众或网民对传统媒介的声音也开始关注并作出反应,或赞成、或质疑、或反对,并借助多种渠道(主要是网络)表达他们的态度,报纸也会针对受众的意见给予进一步的报道或解释。这样,报纸与受众通过新媒体形成了互动。最突出的多媒体互动的成功案例是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媒介互动。在这次全媒体互动过程中,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相关的信息都是以手机短信、视频、即时通讯(QQ和MSN)等新媒介迅速传播,展示了灾区各个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展现了一些个人化的珍贵体验。
报纸走向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更新观念,建立融媒思维。传统媒介必须更新观念,建立媒体融合的思维,开辟新路,积极适应传播媒介的生态环境和受众需求。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积极接受并利用多样而融合的信息采集手段和方式,如电子邮件、MSN、QQ群等。同时建立信息采集者的角色多样化观念,如受众也可以充当信息采集者。其次,建立内容形态多样化观念,媒介可利用网络内容,如论坛、博客或微博等,用网络原生态的内容丰富充实版面,对庞杂的网络内容进行筛选刊登,根据版面和报纸风格需要挑选合适的网络转载内容。再次,报纸媒介的从业人员要建立“报”而不一定“纸”的多媒体传播观念。报社应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机构,采集信息的手段多样,传播信息的渠道也多样。也许有一天,作为纸媒的报纸真的消失了,但报社及其从业人员不会消失,只不过他们的工作有所变化,不是把新闻放在新闻纸上,而是把新闻置于多种数字媒体上。
尽快培养全能记者。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之后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关于这两类人才,蔡雯教授这样分析,第一类人才是精通各类媒体的专家,既通晓技术,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闻信息报道,同时也懂得媒体的经营管理。这类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懂技术、懂新闻、懂管理,但此类人才通过高校培养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是有着丰富新闻实务经验、在多种媒体工作过的从业人员中成长起来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技术全面,能够承担多媒体报道任务。西方媒体冠之以“超级记者”、“背包记者”、“行动记者队”等多种称号。一般媒体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因素,多媒体报道不可能分出太多的记者分别承担,因此要求有一批优秀记者,掌握较全面的多媒体技能,他们配备笔记本电脑、数字录音机、数字相机与录影机等高科技器材,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