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三网融合酝酿新变局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27 09:09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对此多持谨慎态度。德勤中国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王欢在11月举行的2012年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上表示,广电总局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王欢指出,广电运营商的整合困难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小且分散、缺少资金和所有权结构复杂等方面。

根据国务院此前公布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我国的三网融合将从2013年起结束试点,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

2012年9月以来,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互相发放业务许可,以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网络)组建方案获批,也表明三网融合正在提速。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网融合的提速,说明长达三年的试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具备了推广的基本条件。

不过,对三网融合下一步进展持谨慎态度的人亦不在少数。一些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虽然三网融合将结束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但各方博弈仍未结束。此外,近年来OTT(Over the Top TV,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的兴起,也将使得三网融合的格局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三网融合将结束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但各方博弈仍未结束
虽然三网融合将结束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但各方博弈仍未结束

从试点到推进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我国的三网融合从此拉开序幕。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2010~2012年为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试点阶段。

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广电和电信围绕试点城市名单、业务双向进入等展开了长久的博弈。不过,三网融合仍然在双方的博弈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在近日一次会议上提供了一组数字:三网融合的54个试点城市遍布全国,覆盖人口超过3亿人,试点阶段累积了4亿网络视频用户,近2200万IPTV用户,1.2亿~1.6亿的数字电视用户,有超过1亿人通过手机收看视频。

此外,在试点阶段,2M以上固定宽带用户超过1.4亿户,新增光纤到户数超过2300万,双向网改覆盖用户超过8000万,互联网电视存量年初超过2000万台。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试点阶段,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对传输网络、传输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并围绕着自身区域、用户、当地经济等综合因素,在业务层面有所创新。

而对于从2013年开始的三网融合全面推进,吴纯勇表示,将促使运营商、个人用户对网络、终端进行更新换代,从而给产业链相关环节带来利好。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也表示,随着三网融合的全面推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潜力将在2013年得到深入发掘。

而在消费者生活方面,王宁远表示,涵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的多媒体业务将取代单一业务,并且衍生出图文电视、视频邮件等新兴业务。同时,电视、电话、网络之间的代沟将消失,相关费用可能大幅下调。(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