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业务 >

中国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回顾与展望(4)

来源:易观国际 作者:borispyle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3-22 13:57 阅读:
核心提示:三网融合为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政策上的较大

 
三网融合为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引起了政策上的较大关注,伴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在数据、视频、语音等几个方面将开创出许多新的业务领域,通过一体化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可以向在任何地点、采用任何终端的用户提供综合语音、数据、图像等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服务,极大地推动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

随着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和深化,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电信市场上,互联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基于IP 技术进行全方位融合,在产业链上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语音增值业务展现形式将更加丰富;跨网络业务的发展,增值业务市场更加迅速多变,打造和谐、共赢的通信产业价值链已成为电信运营商、设备与终端制造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服务及内容提供商等各企业,再造其核心竞争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利器,用户的划分要求更加细致和精准,以内容和应用为核心的市场推广要求确保产业链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三网融合的发展将极大提高固网、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宽带接入的端口容量,还会深化固网与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相互之间的协同将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业务与应用,三网融合的发展将给语音增值业务市场带来巨大的空间。

语音增值业务展现形式更加丰富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语音增值业务服务需求逐步呈现出多媒体化、个性化、智能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服务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内容不断创新,随着3G业务的逐渐成熟,语音增值业务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

视频业务将成为3G标志性业务,3G网络的优秀控制机制和更高的带宽,能够促进视频业务的迅速发展。3G视频业务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为满足视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移动运营商还需要建设一批相关的辅助的网络平台,对丰富的视频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并有条理的进行发放。另外,对于平台的控制管理还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改革,以达到能够适应视频业务发展的最佳状态。

IVVR业务是对原有语音IVR业务的延伸,为3G视频终端用户提供集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增值业务,IVVR借助视频和语音的特色,突出“互动”型功能。用户通过拨打不同的业务接入号码,提供视频点播、视频信箱、视频点送、视频短信、视频监控及视频上传业务。移动视频业务由于长期受限于通信网络的数据承载能力而未能得到大多数用户的青睐,随着3G业务的逐步成熟,中国通信产业已经正式进入3G时代。在3G网络中,网络通信能力及对数据业务的支持力度得到了很大的加强,3G视频的业务承载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增值业务产业链上各部分都得到更多的盈利机会。

除了3G,WiMax、NGN等新一代网络的建设以及技术正在不断更新和成熟,这些都将为增值业务和产品提供强大的软硬件支持,促进增值业务市场的不断拓展。

语音增值业务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语音增值业务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从最开始的人与人之间简单的点对点连接性通信需求,向人机通信、多点通信、信息服务的整体多元化需求演进。以 IP 为核心的、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多功能的下一代网络是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IP 技术的新增值电信业务在业务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IP 技术将最终取代电路交换技术成为通信技术的主流。

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逐渐丰富,新兴的社区性网络服务(SNS)和微博等社交网站,给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随着手机上网速度和互联网带宽的大幅提升,以及服务提供商利用明星效应和重大事件对这些服务的宣传营销,这些基于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社区型网络服务也吸引了大量用户。

随着社交形式的多样化,用户对语音增值业务服务需求逐步呈现出多媒体化、个性化、智能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语音增值业务的服务内容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将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语音增值业务的展现形式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必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