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复制苏宁 重构商业模式
“‘以道启心,以心启智’,感谢八年来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宽容,告别上海,开拓B2C。”这是苏宁集团副总裁凌国胜年初发给媒体的一条短信。短信之后,凌国胜的另一个区域职务也发生了改变,从上海总部执行总裁转任苏宁易购的总经理。
就在一年半前,出差上海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曾经拍着凌国胜的肩膀开过一个玩笑:“以后没有你批准,我就不来上海。”言下之意,曾遭国美系、百思买围剿的苏宁上海大区,已经不用集团再操任何心。实际上,当时的张近东已经准备给凌国胜压更重的担子。
凌国胜明白,这次转任苏宁易购总经理,不是简单的职位调动。被注入上市公司资产的苏宁易购,不仅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且要切换市场,阻击新的对手。
张近东的战略目标是,在10年之内完成“智慧苏宁”的转型。标志就是,要将苏宁的B2C销量与实体零售销量实现并驾齐驱。具体来说,计划到2020 年实体店面总数突破3500 家、销售规模达到3500 亿的同时,B2C销售实现3000亿。这一虚实并行的双轨战略,意味着苏宁要在互联网商务上,再造一个自己。
重构商业模式
在苏宁内部,超越沃尔玛是他们最大的梦想。无论是张近东本人,还是苏宁的普通员工,都坚定地认为这个梦想会实现。但苏宁要完成这个夙愿,显然有很多市场和管理硬仗要打。
从外部竞争来看,目前的家电零售业仍处“跑马圈地”阶段,新兴的京东、当当、淘宝商城、1号店等互联网B2C公司,正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挖走大批消费者。从内部管控来看,缺乏明确的公司战略、信息系统应用混乱、库存过大、缺乏规划、配送能力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业务转型,将是企业下一步的攻略。”凌国胜表示。
张近东制定了两个分阶段执行的“三网合一”计划:第一阶段,“产品+渠道+经营”模式,从做产品批发、零售转向依托渠道做服务,甚至向增值服务转变,并打通B2C模式;第二阶段,最终实现“物流网+客户体验服务网+多媒体交易网”的三网合一。目前,苏宁还处第一阶段中。张近东给出的完成时间为5年。“也许会更快些。”凌国胜认为,苏宁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和“业务改善”、“商业技术”和“自主开发”两大基础关系的处理问题,创新的苏宁B2C商业模式就是架构在这两个基础上的产物。
智慧苏宁
接手苏宁易购前,凌国胜有些忐忑—这项业务在去年已经实现了20亿的销售,张近东今年通过财报,向全体股东承诺的指标是80亿、注册用户1000万增量。“看起来,这项新业务没有我担忧的那么形势严峻。”苏宁新近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显示,苏宁易购居然完成了11亿。“按这样的速度,我预感不仅要超指标,在全国份额还要靠前。”凌国胜说。
罗马并非一夜能够建成。支撑苏宁易购的后台运营才是保障的关键。B2C本质上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零售,无论在B2C上贩卖什么品类,挑战的是高新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以及对物流能力的把控。介入该领域的任何公司,如果不能创新且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就很难立足。那么,苏宁的信息技术从何而来?用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的话来说,苏宁易购是架构在公司SAP/ERP系统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就是说,苏宁本来的出发点,是为了对内部管理升级,但最终打通了通往互联网的路径。
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应用,是传统苏宁在战略上的创新思维。苏宁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在全国同步上线SAP/ERP系统,实现跨地区、跨公司的资源共享。第二步,打造“智慧苏宁”。通过信息技术和经营经验相结合,更深层次挖掘各种数据的价值,改进无序的、低效的流程,让企业资源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第三步,与IBM合作,推出“智慧购物”。张近东很清楚,在实体店经营上,苏宁前期的投入已经成为难以跨越的资本门槛。但网购时代的来临,使整个业态必须颠覆式地变革。2010年2月1日,苏宁正式出手B2C。(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