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管理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3)

来源:工信部规划司 作者:工信部规划司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30 12:09 
核心提示:全国无线电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在编人员达到6977人。其中,共有14个省(区、市)设立无线电管理局或无线电监督管理局,22个省(区、市)保留无线电管

全国无线电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在编人员达到6977人。其中,共有14个省(区、市)设立无线电管理局或无线电监督管理局,22个省(区、市)保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或设立无线电管理办公室,10个省(区、市)设立副厅级以上无线电管理机构,15个省(区)实行了对地市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垂直管理。在国家和省两级无线电管理体制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完善地市级以下行政部门的无线电管理模式。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无线电管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频谱资源的统筹规划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对军地之间、不同行业部门频谱利用的统筹性和科学性相关基础研究还有待加强。二是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滞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难以适应新时期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各地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三是无线电管理技术手段能力有限。无线电监测网的监测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社会守法用频意识缺位。社会上无线电知识普及不够,无线电频谱资源和无线电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宣传工作仍需加强。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频谱资源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关键要素,重要性和稀缺性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频谱资源提出新的需求。“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三网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线电频谱资源是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二是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带来频谱资源的新需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依赖于频谱资源的无线电传感网络、调度网络、监控网络、服务网络、定位网络等无线电系统将覆盖电力、能源、交通、医疗、安全、物流等诸多领域,为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将促进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无线电是实现信息无处不在的唯一手段,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大的频谱需求与无线电频谱“有限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三是公众移动通信发展对无线电频率需求大幅上升。目前世界通信业继续朝着移动化、宽带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公众移动通信技术已由第二代移动通信(2G)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过渡,再向长期演进(LTE)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飞跃发展,与各类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共存、互补,与卫星通信技术、近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一起构成多层次的国家乃至全球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从目前我国相关的频率规划情况看,频谱资源供给还存在一定缺口。四是国防建设用频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国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无线电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防建设各个方面。在军队信息化条件下,通信指挥、武器制导、搜索侦察、遥控遥测等都依赖于频谱资源的保障。军队用频需求大幅提升,制电磁频谱权和制太空权已成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日益凸显其重要战略地位。

(二)无线电技术和业务创新发展,对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无线电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发展,并快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民众日常生活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将推动无缝网络和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深入发展,并带动更为广泛的无线电应用。无线电技术朝着宽带化、高频段和微功率方向发展,多种无线电应用共用频率,将对频谱划分、频率协调、台站管理模式等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无线电应用的不断发展、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必将带来各类无线电台站数量的激增,空中电磁环境将日趋复杂,维护电波秩序的任务更趋繁重。(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