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OTT带来的困惑

来源:泰尔网 作者:泰尔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16 01:15 
核心提示: Over the top(OTT)是目前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旁路了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而这个词汇目前也广泛地用在通信领域,指的是谷歌、苹果、Skype、Netflix等利用其

Over the top(OTT)是目前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旁路了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而这个词汇目前也广泛地用在通信领域,指的是谷歌、苹果、Skype、Netflix等利用其他运营商的宽带网发展自己的业务,以前的Skype和QQ、现在的Netflix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应用商店是典型OTT应用,苹果开通App Store后,Google开通了Android Market、诺基亚、微软等以及一些运营商均开通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应用商店得到迅速普及,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应用商店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一些原来由基础运营商、增值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现在开始在应用商店提供,对原有的电信行业商业模式形成了重大影响,也对行业监管带来了挑战。

本文分析OTT特别是应用商店给通信行业带来的影响,通过国外的监管实践探讨OTT发展带来的管理问题。

一、OTT大行其道,对通信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OTT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应用方式,总体通信量的增长绝大多数源自于OTT创新。在美国,收费视频Netflix的业务量占到了固网宽带接入峰值业务量的30%,已有22%的宽带家庭订购的Netflix,Netflix已把业务扩展到拉美和加勒比海的43个国家,明年准备从西班牙开始向欧洲推广。在法国,2005-2010年间,固定和移动呼叫总量仅增长了9% ,从近1900亿分钟增长至2070亿分钟。然而,OTT通信业务,包括VoIP、P2P和基于互联网的即时消息传递 却在同一时期增长了211%,从3030亿分钟增长至9420亿分钟。

OTT整体而言对于电信运营商威胁大于机遇。苹果、Google、 腾讯等OTT服务商将用户完全握在自己手里,运营商对于用户缺乏感知,难有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测试,也无法参与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用户接口控制-运营商失去了对用户接口的控制,不再能从新业务中获取整个价值;

用户离网-Analysys公司2011年1月的调查显示25%的用户如果不能从他们的运营商处得到他们想要的特殊内容或应用的话,他们会选择离网;

蚕食-Skype、Nimbuzz、Whatsapp等应用正在蚕食运营商的核心业务。

但是,如果战略合适,OTT也可以为运营商带来经济价值,这主要是靠获取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增加ARPU来实现。iPhone的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智能手机及创新应用不仅能够吸引新用户,还能提升ARPU。引入iPhone后,美国运营商平均ARPU为原来的1.63倍,西欧为原来的2.45倍。

二、应用商店影响传统业务,加剧网络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博弈

应用商店的出现使得原有的通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户通过一个终端就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海量应用,在大幅度增加业务量的同时,VoIP、网络视频、微信等创新应用开始冲击运营商传统收入。(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