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上海文广重组欲打造互联网电视第一入口(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2-04 15:08 
核心提示:我到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东方明珠电视塔上发射的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传到千家万户,完成了我们媒体传输的一个闭环。老百姓看了通过信号传播的内容,就有了收视率,就能折换成广告产生收入和利润,也完成了媒体传输的

“我到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东方明珠电视塔上发射的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传到千家万户,完成了我们媒体传输的一个闭环。老百姓看了通过信号传播的内容,就有了收视率,就能折换成广告产生收入和利润,也完成了媒体传输的价值闭环。”黎瑞刚叙述的这种运营模式几乎是传统媒体过去的缩影。不过,这个运营模式因为新媒体的出现,正一点点瓦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牵头的研究小组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根据目前发展现状预计,中国报业市场未来五年有可能缩减一半;电视媒体虽然仍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互联网快速增长已经和电视并驾齐驱,2014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赶超电视。

事实上,从201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行业不景气已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金融危机之下,美国多家报纸倒闭,而在国内,媒体行业的寒冬也在推进行业重塑。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媒体集团更多的是以发展全媒体的形式拥抱互联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传统媒体变革指出了方向。在政策指引下,文化资源将加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行业内兼并重组即将提速,国资庞大的存量文化资源与要素将被盘活。

作为综合性传媒集团,自2005年获得中国第一张IPTV全国运营牌照开始,上海文广就一直试图向互联网转型。2012年,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完成了对视频网站风行网的收购。目前,除了已有的IPTV牌照,上海文广还手握互联网电视以及3G手机电视牌照。

“并购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提高用户黏性和变现能力。”许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并购逻辑上来看,过去几年,上海文广的重组并购行为都是在为其转型做准备。

未来之路

谁在创造未来媒体的最大价值:内容还是渠道?这成为了上海文广投资者说明会上讨论最多的话题,而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中面临的最大思考。

“我们跟BAT不一样,我们是传统媒体。”黎瑞刚在投资者说明会上如此强调上海文广的属性,他同时表示忧虑,“当我们的基础设施、基础结构被互联网颠覆瓦解掉以后,我们手上只剩内容,还是内容的原创者,但是我们只是基于互联网上无数内容创造者中的一个。”

渠道和内容必须并举—这是上海文广重组计划给传统媒体转型提出的解决方案。

根据重组方案,上海文广新上市公司的业务“生态圈”将包括:内容、平台+渠道、服务三大板块。“生态圈”中的内容板块将涵盖节目模式研发、影视制作、版权经营等;平台+渠道板块则包括互联网电视、IPTV、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视频、云平台和大数据等相关业务;服务板块囊括数字广告、网络游戏与主机游戏、电视购物与电子购物、文化旅游等。

在内容方面,本次重组上海文广募投了100亿元人民币,其中5亿投在尚世影业,扩大影视剧生产规模,20亿用来购买版权。“此前我们的上市公司已经花了8亿购买版权,未来三年还会花20亿购买版权,增加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竞争力。”许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平台方面,除了现有的互联网电视、IPTV、有线数字电视等,上海文广还将花10个亿用来建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把旗下所有的平台包括东方购物680万的用户整合到一个平台,进行集中开发,提高用户价值。服务板块则主要集中在两家上市公司此前的游戏业务、文化旅游等方面。

“我们不把小米、乐视当对手。”许峰的自信并非没有依据。对于互联网电视行业的争夺,牌照是它们的硬伤。

“小米和乐视没办法拿到牌照,仅这点就没办法跟上海文广比。”资深互联网分析师梁振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内容上说,百视通作为国内最早的IPTV运营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和资源。

“除了牌照优势,我们发展互联网电视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纯的好像互联网电视发展就是送电视、血拼价格,送硬件、送盒子。”许峰认为,小米和乐视此前的发展都在打擦边球。

“美国的互联网电视运营商没有一家是靠这种战术发展起来的。”许峰坦陈,小米能把硬件做到极致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没有牌照和内容的情况下,其生态系统还是零。

按照黎瑞刚描绘的蓝图,上海文广未来的发展路径仍然围绕用户,从内容产品的提供、广告的经营、电子商务的经营、游戏的运营,以及未来可能还会拓展的应用服务通、健康医疗、教育,甚至包括O2O的一些模式,以此来完善作为互联网媒体集团构建的生态系统。

“我们要内容和渠道并举,强势的内容本身也是流量的入口。”在黎瑞刚看来,上海文广积累的内容将在互联网电视的平台上盘活,而如何用内容吸引的用户和流量,以及如何把这些变现则成为未来传统媒体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

BAT难掩进军媒体野心上海文广拒当BAT寄生品

博弈与合作:BAT注资上海文广“流产”背后

马云从没有掩饰过想要投资一家财经媒体的兴趣。

年末,阿里巴巴也曾有机会参与到上海文广的整合中,但并没有成功。

11月21日,百视通和东方明珠分别发布重组方案。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10名配套募集资金对象名单中,BAT却不见身影。

“当时我们确实是跟BAT三家谈过,也想看看有没有哪些战略方面的合作机会。”11月28日,上海文广战略投资部主任、百视通董事许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当下的局势有些微妙:传统媒体对强势的BAT保有警惕,但又希望能够使用合作的方式,借助BAT的资金和渠道资源进行整合转型。

在阿里巴巴参与上海文广重组搁浅之后,11月26日,阿里巴巴与上海文广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以上海文广旗下第一财经为平台,借助各自在数据、资讯、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发商业数据。

在过去的几年中,BAT带给了传统媒体巨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机会。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传媒行业的转型仍将在BAT与传统媒体之间博弈与合作中持续下去。(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