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量子点电视是噱头还是真颠覆?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钱玮珏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2-18 09:25 
核心提示:TCL宣称其量子点显示技术在色域覆盖率、色彩控制精确性、红绿蓝色彩纯净度等各个维度已全面超越OLED,“被视为全球显示技术的制高点,也被视为影响全球的显示技术革命。以量子点显示技术一举打破OLED是唯一方向的产业迷思。”

从LCD到OLED,从3D到4K,从互联网电视到智能电视,彩电领域从来不乏概念的推陈出新。本周,彩电市场又现新概念,TCL宣布在国内首个推出量子点电视,并宣称“以量子点显示技术一举打破OLED是唯一方向的产业迷思。”和至今还未大规模商业化的OLED技术相比,这个全新的所谓量子点技术就是个新噱头还是真颠覆呢?

厂商寄望新概念炒热市场

随着家电补贴政策退出,以及彩电刚性需求的减少,未来几年彩电零售市场增速将逐步放缓,转而进入3年左右的盘整期,竞争焦点转向存量市场。奥维咨询预计,2014年中国彩电零售市场规模将达4509万台,同比下降5.6%,到2017年市场规模仍将在4535万台左右。

整体市场的低迷使得彩电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希望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产品结构升级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中怡康线下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彩电零售量、额同比分别下滑了9.4%和13.4%,但其中智能电视零售量、额则同比分别增长了22.4%和11.6%,4K电视零售量、额同比分别增长124倍和91倍。另外,来自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价格低廉的互联网电视产品的冲击,也让彩电企业决意要巩固其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优势。

中怡康品牌总监左延鹊认为,LCD电视单品向更低廉价位下沉将会给高端LCD带来充足的市场空间,为了解决电视市场单机利润持续下滑,彩电厂商需要全新且陌生的概念来诱导高端市场的消费能力。

量子点技术领先性存争议

OLED被业界公认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受限于技术和成本,尽管在LG Display积极推动下,包括LG、创维、长虹、康佳等多家彩电厂商推出了OLED电视产品,离市场普及还有相当距离,业界预计要到2016年OLED电视价格才会降至富有竞争力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彩电厂商也推出了不少新的概念,包括海信的ULED、创维的GLED,以及TCL近期推出的量子点电视。

今年9月在IFA展上初亮相后,周一,TCL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首台量子点电视产品H9700。据TCL多媒体首席技术官陈光郎介绍,量子点是一种纳米材料,晶粒直径在2-10纳米之间,应用到显示技术上主要是通过纯蓝光源激发量子点光管中不同尺寸的量子点晶体,从而释放纯红光子和纯绿光子,并与剩余的纯蓝光投射到呈像系统,“完全超越传统LED背光荧光粉的发光特性,实现更佳的成像色彩”。

目前推进量子点显示技术研发的不仅是TCL,上个月有国外媒体援引三星电视事业负责人金玄石的表述称,三星近期将不会再发布新型OLED电视,在未来将把重心转至量子点背光技术的LCD电视,据称三星有计划在下个月的CES上展示其量子点电视新品。此外,LG Display、京东方等面板厂商以及亚马逊、华硕等都在不同程度应用量子点技术。

TCL宣称其量子点显示技术在色域覆盖率、色彩控制精确性、红绿蓝色彩纯净度等各个维度已全面超越OLED,“被视为全球显示技术的制高点,也被视为影响全球的显示技术革命。以量子点显示技术一举打破OLED是唯一方向的产业迷思。”

不过,对此业界有不同观点。LG Display公关部部长李重焕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子点电视并非全新显示技术,只是在LCD技术上提高色彩还原能力的一种方式,LG Display有关注、研究并积累生产经验,但由于量子点电视在画质、色彩转化、曲面制造、厚度设计等方面仍有很大局限性,“量子点电视只是向OLED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则认为,即便是具有节能、色彩、性价比优势“力压OLED”,但量子点技术还在研发中,投向市场有待确定。

消费者是否肯买单是关键

据陈光郎的介绍,TCL此番推出的量子点电视H9700不仅率先应用了量子点显示技术和真彩显示技术,还搭载了华星光电最高色域和解析度屏,一举实现了110%的NTSC色域覆盖率,“达到了行业最高水准”。陈光郎表示,目前市面上的OLED色域理论上只能达到100%,相比之下H9700色域覆盖更宽广、色彩控制更精确、红绿蓝色更纯净。

据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经理刘志刚现场公布的检测数据显示,在NTSC标准下,普通LED电视的色域只有72%、第一代高色域电视只有82%、第二代高色域电视约96%、OLED电视实测色域则为89%,而TCL TV+量子点电视H9700色域覆盖率却高达110%。(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