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运营商的危机和自我救赎(3)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程德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2-22 15:37 
核心提示:去电信化,首先是电信运营商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多年来电信运营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考虑问题时,形成了以我为主,行业主导的思维。这在电信业初创时期,也许不失为一种引领行业发展的大智慧

“去电信化”,首先是电信运营商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多年来电信运营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考虑问题时,形成了“以我为主,行业主导”的思维。这在电信业初创时期,也许不失为一种引领行业发展的大智慧,但在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大背景下,却成为电信运营商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市场定位进退失据的最大原因。

回顾这十多年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战略,从最初的主宰互联网入口、到主导移动互联网,无一不体现了“电信化”思维中“以我为主”的思维惯性。

值得欣喜的是:在经历过多次市场战略的失败、在汲取用户和市场教训之后,国内某电信运营商所提出的
“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新三者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信运营商对“电信化”-“以我为主”思维惯性的反思,彰显了运营商的勇气和魄力。

“去电信化”,电信运营商要在体制和制度上做出改变

作为传统意义下技术驱动的“高进入门槛”的行业,电信运营商凭借技术的复杂性和密集性,以及电信网络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构建了一条针对其他行业竞争者和挑战者的“马奇诺防线”。

多年来,凭借这条看似坚固的防线,电信运营商们形成了其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与此相对应的,电信运营商们构建了颇具电信特色的管理架构和制度。

在互联网还狠弱小的时候,电信运营商在由技术和资金组成的“马奇诺防线”保护下,其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尚能正常运转;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看似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被互联网业务迂回绕过以后,“电信化”色彩浓厚的运营商体制和制度,便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桎梏。

在原有体制下,运营商无法对用户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无法真正获取用户的业务感知,更无法发掘用户的原始应用需求,在面临互联网替代型业务咄咄逼人的进攻前,自然无法做出快速的反应。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面前,“电信化”所形成的体制和制度瓶颈,成为勒在电信运营商脖子上一根套索,电信运营商们是在负重前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针对“电信化”色彩浓厚的体制弊端,电信运营商们并非无所作为,近一段时间来,电信运营商们对各业务基地的公司化改制,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项目,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创新,无一不体现了运营商们对传统“电信体制”的反思,也反映出运营商们改革旧有体制弊端的行为和举措。

但这一切显然不够:仅仅在业务基地上的体制实验,并不能整体触动运营商的旧有制度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运营商需要有夸父逐日的精神、和浴火重生的勇气,来实现管理和市场体制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使得运营商在经营活动中,更贴近市场、更贴近用户,更贴近竞争对手,以此来应对互联网无孔不入的进攻和挑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