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从“风机积累期”看非化石能源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16 13:42 
核心提示:风电与太阳能发展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初步竞争力的企业。与此同时,装备质量也存在隐忧。观察风电发展可知,我国与先行国家相比,发展的确太快。

2011年,我国电力全年装机增长9.3%,发电量增长11.7%,电力消费GDP弹性系数略大于1,显示了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化石能源当中的水电、核电、风电等非火电类型发电装机容量比重达到27.5%,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所有非化石能源合计提供了电量8200亿千瓦时以上,水电由于季节性影响发电下降高达240亿千瓦时,整体仅比2010年增加130亿千瓦时。

考虑到我国目前能源统计缺乏非商品能源统计,它的增长与否还处于能源统计系统之外。完成既定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份额目标几乎要100%的依靠各种非化石能源。

如果2015年实现总能源消费40亿吨标准煤,那么非化石能源消费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4千万吨标准煤的增量。按照非化石能源比重要从2010年的8.4%,上升到2015年确定的11.4%的目标计算,非化石能源的年均增量要在2500万吨标准煤左右。

如果以此标准衡量2011年的非化石能源发展,100亿千瓦时如果按照发电煤耗折算,在400万吨标准煤左右,显示这一增量偏慢。而增量较小主要是受到水电出力下降的影响。

中长期来看,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与太阳能,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而在建水电与核电站的投运,也将对实现非化石能源目标做出重要的贡献。当前,四种主力新增能源面临的问题可以归为两类,风电与太阳能的并网问题与装备制造质量问题,以及水电与核电的非能源影响问题。

作为随机性、间歇性能源,风电与太阳能并网带来的系统运行、备用增加、经济性下降的问题在今后需要通过更显性的补贴与分摊机制加以解决。同时,需要拓展新的可能的途径,比如储能、提高天气预报精度、需求侧响应等。过去电网的功能是实现可调控的电力供应与随时变化的需求间的平衡。现在,这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平衡中不可控的电力供应比例将越来越大,使得电网的角色愈加重要和关键。

风电与太阳能发展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初步竞争力的企业。与此同时,装备质量也存在隐忧。观察风电发展可知,我国与先行国家相比,发展的确太快。分析丹麦风电发展,可以看出其经历了“起步———装机数量增长而单机容量变化不大———单机容量快速扩大———数量与单机均快速增长”的阶段,中间有一个较长时期的“风机积累”时期。而我国的风电发展,从2005年以来形成了连续6年的总装机量翻番式增长。

“压缩式”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应得到重视。

水电与核电都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问题。水电的问题在于移民与环保,而核电受福岛核事故影响,各项安全标准提高也将进一步抬高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