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电,不仅是技术问题
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暂停了所有新核电项目的审批,在等待《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调整结果出台的期间,同核电项目建设的停滞状态相对照的是围绕核电发展的各种争论和探讨。而与国外一些国家关于是否要“弃核”的问题不同,我国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发展核电上。
发展是快了还是慢了?
日本核泄漏事故给全球核产业泼了一盆冷水,事后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开始反思认为我国在核电发展上又走入了“大跃进”轨道。中国目前是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建24台核电机组,装机2540万千瓦,并一度预计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8000万千瓦。而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仅为910万千瓦。同时,也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已建成的核电机组不过11台,而美国已经有100多台。另外,从国家的能源结构上看我国核电所占的比重也非常低,目前还不到2%,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量会进一步推速核电的发展。
“不能用在建核电项目的数量或者是根据一个发展目标来评判发展是不是跃进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核电项目的规划和开发科学合理,不是盲目上马,圈地设址,即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不应算跃进式发展。相反,如果是为求速度,求政绩,看到点甜头就赶紧上马,那就算只建一座也是种跃进。”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应当用安全标准来衡量核电的发展。而核电安全本身又是贯穿一个核电项目整体的动态过程,从前期的规划选址、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到事故预防系统以及一旦出现问题的一系列缓解和应急措施,每一项都和安全问题相关。“抛开事故发生原因,仅看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比如像人员的撤离,其实日本在这次福岛核事故中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一位核电专家对记者说。核事故应急处理也同样是核安全的核心问题,核安全不仅仅和核技术本身的安全性相关。
技术国产化还不够
我国核电技术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着国产化进程。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核电装备国产推进情况非常好,“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自主制造水平,实现了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主泵等一批关键设备的自主化制造。我们在核电站锻件方面有很多创新。”
“虽然在一些核心技术上我们还没有实现国产化,但这应该不会是我国核电未来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核电技术国产化不会成为发展的瓶颈,也许以后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软实力上的不足。”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有关媒体也有文章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必须追问高技术引进:设备可复制,但培育了高技术的人、组织、制度等文化条件怎么复制?操作易学会,但能否掌握原理、系统的解析和控制?”核电要“国产化”的不仅仅是技术这样的硬件,安全意识、人才培养等核文化软实力的“国产化”也同样重要。“软实力的提升其实更为复杂和困难,它不像技术问题那么‘单纯’,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未来应当投入更大的力量来解决这块”。假设我国发生了福岛这样的核事故,在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方面能比日本做得更好吗?
技术路线之争其实是利益博弈
核电是投入巨大的行业,一座核电站的资金投入要上百亿元。同时核电业还影响着一个庞大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可以说“一荣百荣,一衰百衰”。目前我国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以引进吸收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为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法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为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则以自主研发的“二代加”技术为主。
关于我国核电的技术路线统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有观点认为,国内核电站机型“五花八门”的局面严重干扰了中国核电技术进步和国产化进程,中国核电必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2004年开始的第三轮核电技术引进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技术路线统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是各自为政。“核电是块大蛋糕,当然谁都想多分到些,技术路线统一的争论背后是各方利益的博弈。”上述那位核电专家表示。
而未来我国核电的技术路线能否实现统一,也许张国宝的话可以回答:“未来能不能走向统一就要看领导人是不是强势了,如果领导人不够强势,那根本统一不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