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三网的融合迟迟不能推行 不利于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0-13 14:55 
核心提示:王昌林认为,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科研体制。“当前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全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到5%,使得新兴产业成为无源之水;而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造成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王昌林说。

如果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这类产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国家不能放任本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

上月,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这是自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文称《决定》)印发以来,最早公布的相关产业政策。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再工业化”“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制定了战略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如美国选择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日本则重点发展环保产业。在国家战略下,巨额资金流向了这些产业。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达到GDP的8%,这也意味着大量的国家资金支持将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此,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在肯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也表达出对产业风险的关注。在他们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规划或产业化初期阶段,仍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或投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如技术路线的不确定;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带来的风险,不同投资主体大干快上而形成的新产能过剩可能性;现有体制对新兴产业的不适应;或者类似福岛核事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等。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值得决策层与投资者高度重视。选择不当满盘皆输。

近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波澜再起。7月《求是》杂志刊登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该节选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

来自于国家领导人的疑问反映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线上的纷争。事实上,早在2001年起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论战就一直不断。而酝酿1年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也一再推迟。

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政策选择之下依靠大量投入培育起来的产业,一旦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将形成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巨大浪费,还将延误最佳的发展时机,这就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迟迟未决的深层原因。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专家曾智泽也认同该观点,他认为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风险,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仅存在国际范围内的比较中,同时也存在于产业内部;不仅存在于国家层面,也存在于各投资主体与单个项目中。

“在太阳能光伏多晶硅制备技术中,目前就有改良西门子法、新型硅烷法等技术,不同的技术生产1千克多晶硅,耗电相差100多度。一项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盲目投资蕴涵着巨大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冯飞就曾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

如何应对此类风险,863项目主要组织实施者朱光亚曾经提出进行“软科学的概念研究”(《我们的父亲朱光亚》),这类软科学概念研究按照朱光亚的理解应该涵盖战略层次、物理层次、系统技术层次和体系层次,以上层次的概念研究要具体到关键技术和关键物理问题的技术分解和实施,而在概念研究阶段应淡化工程概念。

因此,是否应在产业化之前充分地进行软科学研究,从而在根本上消除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这成为一些业内人士的建议。

至于政府是否应该在技术路线上进行干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吕薇认为,政府应支持技术开发和早期产业化,但是,技术选择和产业的发展还要靠市场机制。(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