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电力行业面临节水能力大考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0-09 16:59 
核心提示:据了解,火力发电厂供应了全国84%的电力,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装机容量预计将翻一番,达到1900吉瓦,至少有500吉瓦将来自燃煤发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沿海城市人均淡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低于国际1000立方米的标准线,其中天津、上海、大连、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甚至低于20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用水大户,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压力倍增,但同时,海水淡化等技术的应用成为沿海地区解决淡水匮乏的重要途径。

据行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国务院关于加快海水淡化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产业鼓励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由此,对电力行业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节水技术缓解水资源和能源生产的紧迫关系,摆在了电力企业面前。

海水淡化利弊

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报告警告称,全球正面临“水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比石油还昂贵。

据了解,火力发电厂供应了全国84%的电力,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装机容量预计将翻一番,达到1900吉瓦,至少有500吉瓦将来自燃煤发电。

然而,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水消耗量大约是燃气发电厂的两倍,伴随装机容量迅速升高的是中国水资源总量的急剧下降。

亚行有关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预计有约700亿立方米用水缺口。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若干年内,人类对水资源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据了解,电力行业虽是用水大户,但是在节水方面潜力也大。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丁涛博士说:“海水淡化有望成为解决沿海电厂自用淡水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沿海电厂的选址将不再受淡水资源的限制。”

丁涛还表示,电厂通过海水淡化制出的淡水不仅可以解决自用水问题,还可向社会提供淡水水源,成为可靠的淡水供应基地。既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同时提升了电厂经济效益,对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业内也有人对海水淡化技术提出了质疑。

有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排放的卤水的盐度通常为海水的2倍,密度也相应增加,排放进海里后,会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再者,海水淡化技术大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而且相当程度上依赖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审视海水淡化时,应充分考虑其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等一系列规划,为电力行业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创新节水技术

作为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分会场之一,9月2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举办了“电厂节水专题交流及展示会”,会上,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表示,“有些地区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地认识,海水总体利用的效率还很低,节水技术研发仍需要加大。”

事实上,中国的电力行业节水技术除了海水淡化技术外,还有其他技术应用。如水电厂利用城市中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具有开源、节流、减污等意义。再如,矿区排水利用技术,在我国部分地方已开始使用。在2009年,原煤产量达30.5亿吨,矿坑水排量却达到91.5亿吨。

“目前空冷机组已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10年,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空冷机组总容量达到9117万千瓦,已经建成投产的空冷机组总量超过7000万千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柴靖宇说。

2004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北方缺水地区原则上应采用空冷机组。国内许多发电工程已经准备采用空冷机组,但空冷技术由德国GEA公司和美国SPX公司垄断。当时国内还没有已运行的300MW以上大型空冷机组。

据悉,国家发改委要求中电投集团开展大型空冷机组国产化研制工作,中电投集团决定以通辽三期600MW空冷机组为依托工程开展研发工作。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该工程为600MW机组空冷系统国产化示范工程。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将《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列入国家重大装备研制项目。

记者还获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0MW机组空冷技术研究和工业示范项目》正稳步推进。

“‘十二五’规划对电力行业节水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是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取水、用水、排水管理,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李静说。

李静认为,电力企业要建设和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积极借鉴国外电力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经验,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