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地球能源危机 各国聚焦空间太阳能发电

来源:中国航天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16 21:50 
核心提示:王希季认为,发展空间电站首先要重视安全问题,初期发展规模要适度。其次要特别重视重型空间运输、高效率无线能量传输、组装和维修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

今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巨大核灾难,让世界各国重新对核能发电政策进行审视。德国随即宣布要逐渐全面退出核电领域,而作为核电大国的日本,也公开表示将对其倚重核能的传统国策作出重要调整。

面对日益膨胀的能源需求和逐渐枯竭的常规能源,很多国家都处在能源发展的十字路口。或许,向太空要能源的时刻要来了。

通俗来讲,空间太阳能发电就是在太空中接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并输送到地面上的一种能源获取模式。它利用发射大型太阳能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然后以微波或激光为介质把能源传送回地面的大型天线站(或天线阵群),并最终转为基本电力。

欧洲空间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美国核安全专家徐枫博士介绍说,核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全球的电能占比中已占到16%,其中在部分国家已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比如,美国占到了20%、日本达到50%以上,法国更是高达78%。然而,核能作为高度复杂、危险的技术,其风险隐患是永远都无法回避的。

同时,考虑到资源有限性的制约,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为各国的共识。但传统可再生能源将无法满足人类对长期稳定能源的需求:水能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有限,发电不稳定,会造成生态环境影响;风能发电不稳定,大面积风力发电会破坏大气环境的平衡;生物质能资源较少;地热、潮汐能等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开发还存在困难……

正如欧洲空间能源集团总裁斯泰芬·腾瑟尔所说,“我们致力于利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财产--太阳:地球上原始的、仅有的、也是真正可持续的资源。

他举了个例子:假设1个1千兆瓦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寿命为30年,发电量不到2400亿千瓦每小时,以目前的地面太阳能电价,直接收益不超过2600亿人民币。再考虑到能源价格的增长、低碳能源所带来的附加值,实际收益将高于这一数值,这将造成收入难以补偿整个系统的建造运行成本。所以,就目前航天器研制技术和发射成本来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性价比并不高。

而产能和发射能力也对空间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巨大挑战。李明认为,为了实现商业化和低成本,空间太阳能电站应当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这对于现有的航天器制造水平和发射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说美日等国在过去30年对空间太阳能电站所进行的可行性评估报告均显示‘除经济成本之外没有重大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的话,那么近年来全球光伏技术和产业的重大突破性发展,使得光伏和薄膜电池的成本大规模降低,而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和材料重量也大大突破。”徐枫还是看好空间太阳能发展能突破成本这个大障碍但这并不是说空间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就可以指日可待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就表示,要达到具有空间电站的研制和建设能力的水平,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验证工作。

王希季认为,发展空间电站首先要重视安全问题,初期发展规模要适度。其次要特别重视重型空间运输、高效率无线能量传输、组装和维修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

徐枫也补充指出,技术并非发展空间太阳能最主要的障碍,国家政策支持与否、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才直接关系到空间太阳能的开发程度和市场应用速度,也直接关系到空间太阳能产业能否迎来发展春天。

对于未来,王希季憧憬道:“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将极大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从而引发技术革命甚至产业革命。”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