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核电尴尬:“天使”与“魔鬼”的转换

来源:和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4 10:33 
核心提示: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除了安全外,核是否是最清洁、最经济的能源?在6月23日科学媒介中心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核电解决方案和挑战”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对此再次探讨,以期给备受争议的核电能源发展提供参考。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除了安全外,核是否是最清洁、最经济的能源?在6月23日科学媒介中心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核电解决方案和挑战”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对此再次探讨,以期给备受争议的核电能源发展提供参考。

“不出事故的核电才是清洁、安全能源

"我个人并不倾向于搞核电,但是不搞核电我们搞什么?”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在上述考虑到与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全周期的影响和火电背后的吨煤死亡率,以及对健康、生态的影响,所以核电仍然是最安全、最清洁的发电方式之一。

“说核电是低成本、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有个前提就是不出核事故。但是,谁能百分百保证核电站可以不出事故?如果把核电站的废料处理、核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费用、补偿费用、环境生态都考虑进去,还说核电是低成本、安全系数高、最清洁的能源是不恰当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道。

德国外交部(德国前核安全监管官员)马丁 弗莱舍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只包括风力、水、生物质能,却并不认为核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是出于安全、核扩散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考虑单独列出来。

“核电站设计须大幅度提高安全标准”

何祚庥认为,必须弄清楚当前中国所应当追求的相对安全标准是什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安全?

在姜克隽看来,核电危险系数相比煤炭等其他能源开发利用是低很多的。姜克隽表示,从历次发生的核事故来看,事故造成的辐射伤害远小于民众普遍的常识推断。

“以美国三里岛事故为例,死亡的基本没有,得病的有一些。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数据差别很大,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死亡人数是58人,也有环保组织说有9万人,甚至说有几十万人。但即使考虑比较高的数字,核电平均下来仍然是最安全的。”姜克隽向本报举例介绍,说拿核电与其他能源比较,煤的影响是最糟糕的,我们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煤矿安全,但是每年仍然死3000多人,“如果再看看污染带来的各种死亡率,数字会更高”。

“需要澄清一种观念是,核事故之所以要制止,原因不只是死了多少人。而是要看到核事故的出现,可能影响到子孙万代生存环境达几万年、几十万年。不能拿核事故已死了多少人,并拿它与飞机失事、小轿车死人和煤矿死亡率作对比,这一比较十分不科学。”何祚庥向本报记者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转必须大幅度提高其安全标准,也就是需要把那种“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确保福岛核事故不再发生。

“核电从来都不是廉价的发电方式”

关于核电的成本问题,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米森也表示核电的建设成本是火电的2.5倍,而运营成本是火电的1/3。一般来讲核电站在建成10年之后就可以收回成本,加之寿命期较煤电长,因此成本更低。不同的投资比、不同贴现率和建设工期的核电发电成本不同,按照美国西屋公司的声明,AP1000核电批量化建造后,每千瓦造价仅为1000美元。

米森向本报记者表示,2005年,我国核电平均上网价格为0.415元/度,比OECD统计略高,即便如此,核电仍有较大经济优势。

“关于核电站抗震的安全系数和成本投入问题,中国政府和相关核电专家对中国核电站的抗震标准设计和出现事故的概率从来都是‘讳莫如深’。”何祚庥向本报记者表示,核电站抗震级别要达到8级或者9级,成本增加是天文数字,这样一来,核电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减。

英国格林尼治大学教授表示由于有很多限制,还有大小事故以及对废料的处理,核电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事实上,核电从来都不是廉价的发电方式。

史蒂夫 托马斯介绍,在过去有很多国家,因为发电是垄断的,建造核电站即使成本比较高也不用担心,因为成本总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从垄断转变为有市场竞争的时候,对核电来说就不同了。

如果建造成本在每千瓦1000美元的水平,可能是一种比较有吸引力的发电方式。但是我们看到最近的预算,现在每千瓦核电成本是6000美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2年核电成本涨了6倍。

“现在需要反思我国能源界流行的‘核能是高投入但又高效益的能源行业’的时候了。”何祚庥向本报记者表示,核电的发电成本和社会效益问题其实一直被掩盖了。核能发电其实成本相当高,这不仅是我国核工业集团的原因,而是整个国际社会都低估了“核能源的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