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核电专家:应建立国家层面核电应急机构

来源:财新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1 16:55 
核心提示:日本福岛核危机的教训之一是,核电站在选址时没有重视本地历史上有过大海啸的记录,并对小概率事件的大地震重视不够,以致埋下祸根。因此在对现有的反应堆压力测试和安全性评估中,应重视“超过设计基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火灾

监管机构应相对独立,并具备干预和停止核电营运的权力,中国制定《原子能法》应是立法议程的重点

距离日本福岛核危机发生已经近四个月,但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仍未散去。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国际核电安全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欧洲、印度和中国的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在国家层面上,要有针对核电安全强有力和应对措施充分的国家应急体制和负责机构,监管机构要有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

其中独立性包括:结构独立性,与其他政府体系和非政府体系相对独立,以避免受到不正当的影响;操作独立性,可以为监管体系提供充足的技术和金融资源;以及文化独立性。

与会专家认为,这次日本福岛核危机,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应对错误叠加的结果,世界各国都必须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日本福岛核危机的教训之一是,核电站在选址时没有重视本地历史上有过大海啸的记录,并对小概率事件的大地震重视不够,以致埋下祸根。因此在对现有的反应堆压力测试和安全性评估中,应重视“超过设计基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火灾、飞行器撞击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另外,由于核电安全的风险时刻存在,监管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与会专家认为,日本福岛核危机暴露了日本在监管问题上的缺陷,反应不够及时。

而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中,核电发展的速度和规划都极具雄心。到202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规模将仅次于美国。

中国核电监管体系的建立始于1984年。当时,参考国际核安全实践,成立了独立于核能开发部门的国家核安全局。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核安全局并入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保部的前身)。目前,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国家核安全局承担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监管的职能。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一位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核电监管的主要挑战来自监管能力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的核安全监管队伍人数少,监管范围宽,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人员待遇低,留人才难,招合适人才更难。

不过,与会专家指出,无论是监管机制、应急措施和核能政策制定实施,都需要有《原子能法》的支撑。中国制定《原子能法》应是立法议程的重点。

专家们还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认为是保证核电安全的基础和内在要求。核安全文化在监管机构上的体现,是干预和停止营运的权力,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的能力。

此外,有效的公众参与也是确保核能安全的重要条件。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监督和补充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不足之处,并促进核电运营企业时刻关注核电安全。

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认为,中国在核电安全公众宣传和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信息透明度亦有待提高。

“安全问题应对不了,核电发展就会受阻。只有安全问题能够应对,核电才能大力发展。”杨富强强调,对核电来说,安全第一最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