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LED照明的“节能”烦恼 地方抢食市场陷入价格战(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07:49 
核心提示:据工信部电子产品司副巡视员关白玉介绍,随着国内LED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已经成为LED照明产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

据工信部电子产品司副巡视员关白玉介绍,随着国内LED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已经成为LED照明产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州)厦(门)地区四大照明LED集聚区。

“广东是中国LED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并将其定为11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珠三角LED集聚区,以深圳为龙头,封装及应用发展充分,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老麦告诉记者。

目前,LED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照明或特种照明市场,如景观照明、工矿照明、背光照明、汽车照明、铁路照明以及政府在大力推广的路灯照明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统计,2008年,LED背光源在平板电视、笔记本等市场占有率超过20%,2009年超过50%,2010年则达到70%以上。正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LED产业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升温。

近两年,由于利好政策的推动,LED产业来了一个大爆发。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5万多人,研究机构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

LED的这次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的开展“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的思路。今年3月16日,科技部高新司把原来的10座城市改为21座。这些城市未来将获得中央补助,在公共空间如道路、隧道、停车场与加油站等地方,安装LED照明灯具。

为了加快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2009年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为我国LED行业发展勾勒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经过逐年提高以后,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徐坚日前透露,根据“十二五”规划,半导体照明工程到2015年芯片国产化率将达70%,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相关企业面临着巨大商机。

市场陷入价格战

然而,在此种光环的背后,却是一番让人忧虑的景象。广东省有关部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欧洲的LED企业,拥有80%以上的LED芯片核心技术专利,而国内同类企业拥有的同类专利不足10%。

长期以来,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市场核心基础技术,被国外几大产业巨头如日亚、丰田合成、Lumileds、Cree、Osram等垄断,占据整个产业链70%左右的产值,这也使得我国LED产业链的结构十分不合理。

据了解,LED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研发生产、外延片生长、LED封装及LED应用等。前两者属于上游产业,利润约占整个LED产业的70%;后两者分别属于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利润很低。

由于起步较晚,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LED产业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核心专利缺乏,特别是最关键的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专利,一直被欧、美、日垄断,压制着我国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LED相关企业已高达数千家,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当前LED产业热在表面,很多小厂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多是买件组装,其芯片技术多从国外购进,有的企业甚至在LED灯上装上风扇来散热。

老麦说:“因为目前有一些示范的项目不是太理想,原因在于路灯的技术、商业模式问题没有解决好。我到某地看了一段LED照明示范路,效果就很差。大概是2009年11月份做的,半年后光衰问题(即发光强度降低)就很严重,主要就是灯具的散热问题没有解决好,还有部分灭灯的情况。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么产品的推出肯定会有问题的。”

据了解,国内LED企业的规模小,大多没有超过100kk/月产能(1kk=100万颗)。我国上游产业的参与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都想建立自己的产能,但起始阶段产能都不大,整个产业资源分散,没有规模,造成企业只能单个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的芯片、议价能力低的状况,使成本居高不下。(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