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练世洋:突破瓶颈为风能太阳能提速

来源:中华传动网 作者: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3 23:09 
核心提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才能打破瓶颈,为可再生新能量的发展开辟一条通衢大道? 一场9.0级的强震正在震荡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一边是欧洲各国民众出于对核能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核能企业股价应声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才能打破瓶颈,为可再生新能量的发展开辟一条通衢大道?

一场9.0级的强震正在震荡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一边是欧洲各国民众出于对核能安全性的担忧,主要核能企业股价应声大跌;另一边是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公司的股价风生水起。

     美国夸大日本核危机的真实目的

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一直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随着能源消耗量的激增,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减少,以及低碳排放的需求,人们一直在寻求可替代的新能源,高效的核能成为首选,经过数十年发展,核电已成为世界重要能源之一。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韩国7个主要工业国家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分别 为19.8%、75%、34.7%、28.9%、31.2%、12.4%和42.8%。世界核协会曾乐观预计,本世纪核能可能会在能源比重中居于首位。

今次日本地震诱发的核事故,最终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和影响尚难以估量,若事态进一步恶化,势必引起国际社会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原本稍为“放松”的核能政策也可能收紧,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光伏和风电具有安全性高、储存量丰富、发电质量稳定等特点,发展空间更为广阔。2009年,全球仅风能装机容量就增长1/3,约为38吉瓦,连续5年保持增长趋势。而据专家估计,仅太阳每年向地球发送的辐射能量,就是目前人类消耗能源的1万倍以上。
然而,2009年这些可再生能量总共才为全球发电量贡献了1.7%。可再生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何在?如何才能打破瓶颈,为可再生新能量的发展开辟一条通衢大道?

可再生新能源的发展,既有技术瓶颈、成本劣势,亦有政策掣肘、制度羁绊。且不说能量转化率、利用率偏低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仅电力质量一项,就令人头疼不已。火电、水电,可以听从调度,而光伏与风电,从能源上来说是随机的、间歇性的,直接导致的问题是,电力质量受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等因素影响而难以保证。目前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尴尬的现实是,世界各国的储能技术的开发远远落后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2009年 11月,美国宣布投资6.2亿美元资助先进智能电网技术示范项目和综合系统,便将大规模的储能技术被放到了首位。

技术是软实力,市场是硬道理。技术瓶颈最终转化为可再生新能源的成本压力,如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1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4 倍,根本无法与常规能源面对面竞争,因此难以获得市场青睐,需要政府的扶持与补贴。如德国规定,政府给风电以每千瓦时9.1欧分的补贴。在一些缺乏相关核心技术、处处受制于人的国家,成本压力、推广阻力更大。

在以石化类传统能源为主导的政策下,加上业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可再生新能源就像一头突兀闯入领地的“公牛”,抵牾在所难免。政策激励不够、政策之间缺乏协调、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保障机制不足……使得可再生新能源前景山重水复。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欧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资借鉴。其中包括: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保障新能源的发展;制订规划,明确目标;采用经济激励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加强宣传,加深普通公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任何一种能量的开发使用,都有一个认知、磨合与适应的过程,包括技术与社会,可再生新能量也不例外,对此应该抱有信心。此外,日本核危机告诉我们,能源问题影响面广,一损俱损的局面凸显可再生新能源全球合作的紧迫性。作为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先进的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帮助后发国家,而不是通过技术垄断,把落后国家拒之门外。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