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产品 >

河北奠定了芯片国产化基础———为芯片“瘦身”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17 16:13 
核心提示:“然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电路复杂性也随之提高。”刘玉岭介绍,为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都采用多层布线的方法,层与层之间由绝缘介质隔开,再用铜把每层的元器件互连起来。

笔记本越来越薄,手机上网越来越快……这些电子产品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小,运行能够越来越快,是因为其核心部件——— 集成电路芯片在不断“瘦身”。

一个5毫米×5毫米的主流芯片里面有上亿个元器件,而每条导线直径只有65纳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如何用这么细的导线将诸多元器件连在一起并稳定发挥作用,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日前,在国家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研究中,河北工业大学刘玉岭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独创了以化学作用为主的CMP碱性技术路线,成功完成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工艺与材料的攻关。该成果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独辟蹊径:“走不通”的路走通了

5月15日,笔者走进了净化级别达到1000级的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研究所超净实验室。“这是用CMP碱性技术抛光过的12英寸硅晶圆,表面平整度达到了亚纳米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玉岭教授拿起操作台上一个约有2毫米厚的大圆盘,在光滑的表层下面布满了电子元器件。

芯片精度越高、体积越小,就可以实现速度更快、耗电更小,成本也相对更低。“然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电路复杂性也随之提高。”刘玉岭介绍,为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都采用多层布线的方法,层与层之间由绝缘介质隔开,再用铜把每层的元器件互连起来。

刘玉岭说,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铜布线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技术,为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他们采用的是化学机械平坦化(CMP)方法。“一般情况,铜互连使用电镀工艺很容易形成铜表面凹凸不平,尽管这种凹凸差只是微米级的,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但却成为制约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因此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把其作为核心技术进行严密封锁。”

随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进一步发展,酸性的技术路线开始暴露出粗糙度大、碟形坑大、腐蚀设备等弊端。2009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刘玉岭想换一种思路,研发CMP碱性技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也曾关注过碱性路线,但由于铜在化学活动顺序表中是氢后金属,在碱性条件下的产物氧化铜、氢氧化铜等不溶于水,这条路一度被科学家认为走不通。”

刘玉岭带领他的团队迎难而上,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条以络合和胺化等化学作用为主的技术路线,实现了抛光液的碱性化。“与现在通用的酸性抛光液相比,我们研发的碱性抛光液成分由13种减少到3种。”刘玉岭介绍,这样既简化了工艺,又提高了控制精度,并且在对多种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同时抛光时,可以对铜膜引起的碟形坑、蚀坑进行有效修正,提高材料表面的平整度。(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