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产品 >

英特尔发力移动领域 挑战芯片巨头需突破自我

来源: IT商业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08 17:55 
核心提示: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磐石之心”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却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只推芯片产品确实并无意义,但英特尔并不会这么做。因为从价格来看,比其芯片廉价的、各种ARM架构的代工产品随处可见。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CPU缺少了英特尔的x86标准,世界上的PC会全部无法使用。但在移动终端上,这种寡头分割市场的局面已不会出现。IT巨头们纷纷瞄准移动互联市场,它们颠覆了传统PC行业的逻辑,原本相安无事的PC巨头和通讯企业开始正面交锋,营造出庞大市场空间,更在重新洗牌芯片业。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英特尔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个被媒体反复提及的情况是,英特尔尚未掌握移动终端的发展节奏。如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心脏不再是“Intel Inside”,因为习惯于PC环境的英特尔芯片耗电量高,并不适合装在移动设备上。这直接导致了ARM、NVIDIA、高通、博通、德州仪器和三星的芯片成为了移动世界的主流。

英特尔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会被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淹没,就像今天的诺基亚和黑莓一样。

去年,英特尔宣布与谷歌结盟,在最近举办的MWC2012大会上,该公司CEO保罗•欧德宁又介绍了英特尔多项新产品和计划,旨在拓展其智能手机产品线和客户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与Orange、印度手机厂商Lava、中兴通讯和Visa开展的新战略合作。

IT商业新闻网记者发现,无论是与谷歌,还是与中兴通讯等合作,英特尔都在移动终端领域尝试“Intel+Android”的组合,就像原来的“Wintel”一样。

这让英特尔有可能在各种不同的终端与在市场份额上领先的操作系统形成合作。而目前终端操作系统有互相渗透的趋势,在未来的市场中,将会有很多企业模仿苹果,实现不同终端使用相同操作系统的愿望。

“对英特尔来说,移动革命带来的最大挑战,并非产品本身而是思维模式的彻底变化”,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芯片厂商内部人士评价说,PC业一直遵循的通过提升芯片主频的摩尔定律不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市场,整合各种芯片技术以及软件技术,达到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英特尔继续以PC的思路做移动终端,结果很可能就像上网本一样,“昙花一现很快消亡”。

英特尔忙于布局,它的竞争对手们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芯片大鳄高通正在力攻4G LTE市场,为快速抢进2G升级3G商机,也已推出新一代芯片。目前已有多个终端厂商采用高通旗下产品,并且搭载高通处理器的产品也已超过了300款。与此同时,另一个对手联发科也加大了对3G智能手机的投入力度。

从国内市场看,高通、联发科的解决方案在对去年兴起的千元智能机终端企业的争夺上有着很大优势。媒体对此评论称,英特尔布局移动芯片市场如果仅是从处理器入手,恐怕很难达到它的预期。业内人士表示,起初名为“Medfield”芯片是针对摩托罗拉和联想的中国市场而设计的,这将会导致英特尔的市场前景有限。

但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磐石之心”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却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只推芯片产品确实并无意义,但英特尔并不会这么做。因为从价格来看,比其芯片廉价的、各种ARM架构的代工产品随处可见。“(英特尔)当时要做MeeGo,已经意识到一整套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据记者所知,英特尔内部目前有超过一万名软件开发人员,并且一直在此领域布局。比如收购了McAfee,再比如参与开发新的操作系统Tizen等。

但英特尔也仍需突破自我。尽管其一再声称会降低处理器的功耗,但在功耗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英特尔长期以来追求高性能、高利润处理器的业务模式。某种程度上,它致使英特尔忽视了价格便宜但增长潜力巨大的移动设备市场。换句话说,英特尔坚信消费者更需要高性能,并愿意为之付出钞票。在传统PC行业,英特尔这一套会行之有效。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两个新类型产品的出现,实际上已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即开关机更快、轻便、操作方式简单易用。相比之下,人们愿意放弃一些性能。

在传统PC行业中,产品开发由硬件驱动。首先考虑处理器、硬件,然后是软件,最后是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过程被逆转了。制造商首先会强调用户体验,随后是软件,在明确体验需求和软件需求之后,才会对硬件提出要求。因此,能否顺应传统模式的颠覆,让整个体系重新按照正确的方式运转起来,这是英特尔面临的最大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