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进入依法保护新阶段
6月1日,历时十余载、几经磨砺,社会各界翘首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了对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设立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晋中文化、潍水文化等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日益增强。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国务院近日刚刚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强化了保护责任。我们将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创新理念,廓清思路,把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水平。”马文辉说。
据介绍,文化部下一阶段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弘扬。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积极支持并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题采访、报道;积极发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机构及文艺表演团体和场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是加强配套法规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文化部将与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协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细则,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按照法律的要求,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规章制度,修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出台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与管理等有关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推动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三是完善工作规划和长效保护机制。今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文化部将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二五”规划,进一步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思路,增强科学性、规范性、长远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制度,注重调查成果的整理、建档、利用和珍贵实物的收集;制定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标准规范,强化对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健全传承机制,进一步落实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总之,将法律设立的各项制度转化为长效的工作机制,提升依法保护水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指导各地更好地学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部还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编写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法律条文和精神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