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旅游 >

国产高铁列车中华之星夭折记:部长更迭改变命运(2)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09 18:40 
核心提示:质 疑 以安全的名义 命途多舛,成为刚刚实现了中国铁路最高速的中华之星的宿命,并引出了中华之星差点要了铁道部长的命的争论,并为最终的被抛弃埋下了伏笔。 2002年11月28日,刚刚创造了321.5公里速度的中华之星迎

质 疑 以安全的名义

命途多舛,成为刚刚实现了中国铁路最高速的“中华之星”的宿命,并引出了"中华之星’差点要了铁道部长的命”的争论,并为最终的被抛弃埋下了伏笔。

2002年11月28日,刚刚创造了321.5公里速度的“中华之星”迎来了时任铁道部长傅志寰的参观检查,意外发生。根据当时参加试验人员回忆,为了确保安全,“中华之星”在当日早晨进行了试跑,并达到了285公里的速度。在试跑即将完成之际,发现“中华之星”转向架故障诊断系统出现报警,B动力车有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温度过高。“那个轴承是进口的,检查发现质量有问题,后来都进行了更换。”梁园说,“当时刘友梅先生拍板决定停止试验,并且得到了铁道部长的赞同,应该说是一个意外,但的确为有人说差点要了傅部长的命提供了口实。”其实对于国内的高速列车研发,刘志军的前任傅志寰还是肯定的。“他曾骄傲地说,我们国家现在飞机、汽车都是进口的了,就火车列车都是国产,用的是自己的技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知情人说。

弃 用 命运的终点

随着2003年3月铁道部主政者的更迭,“中华之星”的命运迅速坠入下行轨道。据知情人透露,刘志军一上台就在铁道部内部做了一个被某铁道专家戏谑为“赫鲁晓夫式”的秘密报告,报告的口号就是要创造“中国铁路的桑塔纳和奥迪”,但是后来这个报告传达到铁路系统的时候就进行了修改,改成“跨越式发展”的口号。“部里领导对中华之星的态度我并没有直接了解,但是刘志军确实否定了很多前任的一些做法,比如傅志寰部长期间启动研究课题结束,进行专家评价鉴定居然评价结果都是事前已经写好的,且结论都是予以否定。”铁道部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此之后两年时间内,中华之星进行试验运行的里程超过53万公里以上。这一试验运行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新型机车车辆试验运行考核里程最长、运行考核速度最高的纪录,远远超出普通列车的10万公里要求。

一位参加“中华之星”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作为新生事物,中华之星出现一些小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在以后的整改中,中华之星的性能正不断得到改进,出问题的几率小得多,“关键是中华之星问题出的不是时候,给人留下了把柄,你看现在的动车,毛病多的新闻都让人看厌烦了。”2004年4月,按照铁道部的要求,参加试验的各部门向铁道部报告了中华之星的整改情况。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当时部里某领导专门召开一个针对中华之星的鉴定会,并授意参会的专家、鉴定组成员否定中华之星已有成果,包括长客、株洲电力、四方等都派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同年8月,铁道部正式对京哈、京沪、京广、陇海等干线提速车辆招标。时任铁道部长刘志军进行高铁招标的时候,就要国内企业必须和国外企业合资办厂才能有资格,这也意味着完全国产的中华之星彻底出局。很快,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这4家世界高铁技术的巨头都来参与中国高铁的竞标,中国高铁的CRH时代正式开始,引进技术生产的高速列车一统中国高铁市场,所有国产高速列车全部出局。2006年8月2日,“中华之星”在运行了80万公里后,被封存到沈阳机务段,彻底从中国高铁地图中消失。 据《新金融观察》

被遗忘的群体

“中华之星”的陨落意味着早先择取的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模式的谢幕,在谢幕的角落还依稀看到其他与“中华之星”承担同样使命,并走向同样结局的已经被遗忘的背影。

“蓝箭” 数量:8列

八列“蓝箭”高速动车组经广深线运营数年技术已经成熟。沈大线(沈阳至大连)新订了四列,经前任铁道部领导认可、并支付了预付款后,2003年被封停,价值数千万元的配套进口部件废弃在库房,订单被取消。1999年研制,200km/h动力集中型高速列车,与瑞典X2000车辆相近,最高试验速度达到249km/h。(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