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东莞:电子制造业转型之艰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个概念现在很少提了。”2月10日,中山大学教授、东莞市特约研究员林江对记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东莞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就一直日子不好过。
2013年,东莞全市GDP约为5500亿元,增长9.7%,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一改此前四年完不成目标任务、增速排名广东垫底的窘境。
但在林江看来,东莞GDP增速的掉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建投资和大项目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有限,尤其占据主体的加工制造业未改向下势头,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企业招聘技工的需求不大,主要还是普工。”林江说,据其从东莞的人才招聘市场了解到的信息,企业会遇到用工荒,有时候把工资提高到3000元,还是请不到人。
黄金时光不再
“电子制造业走向衰落很残酷,但各方面的形势在变,很难避免。”林江认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段时间,是东莞电子制造业的黄金时光,很多企业赚了钱,东莞也由此成为全球IT业的加工制造基地。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以电脑产品及配件最为突出,全市电脑整机的配套率达到95%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几乎遍布全市30多个镇街,其中尤以石龙、石碣、长安、寮步、塘厦、清溪、黄江等镇最为著名。
以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为例,东莞工厂就是其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面向中国和海外市场生产功能机。即使是诺基亚早已被赶下手机业王座的2013年,这里仍有5000多名员工。
林江表示,东莞电子制造业70%以上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尽管产品质量不错,但在产业链地位上属于“夹心饼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萎缩,订单受到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陆续关门结业。
“你留意下东莞一些镇街的招租广告,陆续有不少厂房出现租不出去的情况。”林江说。
东莞很多村组的收入主要靠卖土地,以及厂房、住房和商铺出租。制造业不景气后,收租收入大幅下降,自身造血功能又差,于是在2012年前后,东莞一些村组收不抵支、举债分红的情况一度引起外界的关注和忧虑。
依赖外需的东莞电子制造业之窘境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轫,且在此后几年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尽管风声鹤唳,但外贸严峻形势的持续时间不长。”声阳电子五金有限公司的翁建业曾在2012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订单荒,形势更加严峻。声阳电子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迷你收音机,工厂在东莞凤岗镇,在深圳设有办公室,年产值约1000万美元,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
翁建业称,当时不仅订单大幅下滑,客户出于减少库存需要,还倾向于拆单,“形势比2008年还要麻烦”,公司只能缩减产能,而不少规模较小的工厂只得索性停产。
对于东莞电子制造业目前的生存状况,翁建业在2月10日接到记者的咨询电话时,已不愿多谈。
外贸交易平台一达通的副总经理肖锋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的出口制造业遇到的问题除了订单萎缩,更煎熬的是利润率的问题。
“由于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增加,以及国内国外区域竞争激烈的因素,利润率一直在走低。”肖锋称,目前,中小企业一般贸易的毛利在20%左右,个别行业可能高一些,但一些竞争激烈的则只有十几个点,如果把各种费用考虑进去,能存活下来就不错了,“即使有订单,不赚钱还是一样完蛋”。
根据一达通发布的中小企业指数报告,2013年1-4季度,东莞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总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39%、6.06%、11.89%、10.30%,全年为8.01%。电子行业是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集中度较高的产业,多年形成的配套和产业格局已经非常成熟。一达通高级分析师郑群认为,但从出口数据来看,这个行业整体的下滑不可避免,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技术优势逐步缺失是主要原因,价格竞争成为该行业内、外贸的主流。
当然,肖锋认为,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东莞的电子制造业,整个中国的出口型产业都面临这一尴尬。
林江则对记者表示,除了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业外,东莞剩下不到30%比例的自主型电子信息制造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这部分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缺少自主品牌,没有享受到这些年来国家推动内需发展所形成的红利”。
转型的选择
“东莞尽管也出现了步步高、OPPO等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电子品牌,但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影响力仍偏小,这样的企业数量也不多。”林江说。
至于东莞GDP在2013年的逆转,林江认为,主要是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拉动,这一点在用电量数据上可见一斑。
根据东莞市有关方面对外披露的数据,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0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一年提高5.9个百分点。根据东莞市统计调查信息网披露的数据,2013年1-11月,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的同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电力消费的增速仅为3.7%。(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