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 三方联动构建可管可控的ITV网络(2)
业务系统
理想的ITV业务系统应具备四个特性。
其一是高清视频支持能力。高清头端支持MEPG4、H.264等多种编解码格式,支持720P、1080P高清码流,支持多种高清EPG提升用户视觉效果,如透明EPG、滑动EPG、频道EPG等。
其二是APP Store+Widget支持能力。App Store + Widget为TV上的增值业务、增值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案。Verizon就提供了多款运动、娱乐、社交网络、信息、游戏等类型的Widget应用。
其三是互联网内容引入能力。ITV业务系统利用Mashup技术,通过内容自动获取、缓存、过滤、页面封装等技术,实现互联网业务在TV终端的落地,并与互联网保持实时信息更新,界面自动重排,方便用户使用;内容过滤还可确保用户只看到运营商推荐的内容。
其四是两级CDN架构支持三屏融合。中国电信的骨干层和省网实现两级CDN组网,能够支撑集约化运营,满足各省ITV、手机和PC视讯内容的集中分发和管理,符合未来演进需要。
网络
ITV视频业务需要长时间、高质量的大带宽保障,同时由于视频业务的每等效带宽的收益非常低,低成本高效的承载网对于ITV的健康持续运营非常关键。因此,从网络带宽、网络质量和建设成本的角度来看,承载网的各个层面均需要做相应的改造,以满足ITV业务发展的需要。
城域核心路由器集群化:随着高清节目数的增加,以及ITV用户数的增长,骨干网的带宽要求激增,大城市的ITV流量将达数百G,给城域核心路由器带来的冲击非常大。这时,城域核心路由器升级为集群,不仅可以提升城域网吞吐能力,也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设备投资,使网络维护更为简单。目前江苏电信、陕西电信都已经在城域核心节点部署了集群路由器。
视讯二平面承载ITV业务:对于运营商而言,HSI(High Speed Internet)业务已经让城域网“拥挤不堪”,而ITV业务对实时性和连续性要求很高,会导致承载网中的带宽收敛比降低,这与宽带上网业务的高收敛比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两种业务同时占用同一“通道”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运营商可以引入新精品网关,以“专用通道”来承载ITV业务,保障用户的业务体验。
FCC/RET技术:与传统电视相比,ITV的频道切换时间和丢包/错包容忍率对用户的体验影响最大。FCC/RET技术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而设计的。FCC(快速频道切换)通过在网络中内置iVSE卡,缓存视频流I帧,极大提高ITV频道切换速度,保证与传统电视一致。
在BAS中内置iVSE卡,能保证用户切换速度小于1s。RET(丢/错包重传)通过缓存视频流P帧和B帧,在STB发现丢包/错包时,检测出丢包/错包的序列号并发送给缓存设备,缓存设备将缓存的报文重新发送给STB并插入到正常的视频流中,从而有效缓解马赛克现象。据估算,在网络丢包达到2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RET技术来修复丢/错包。
组播部署:组播部署能有效降低ITV承载整网成本。目前大部分运营商选择了组播部署ITV,如上海电信、浙江电信、Etisalat等。在组播部署情况下,直播业务流从核心路由器通过组播下发,组播复制点初期建议选择在BAS节点,后续可逐渐下移至OLT或DSLAM。
FTTH先行、VDSL2补充:ITV对于接入带宽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随着FTTH建设成本逐年降低,选择FTTH提升接入带宽能力,不但可以满足ITV接入需求,还能提升宽带竞争力。在具体的技术选择上,GPON在实际带宽、分光比、QoS规划、网络维护管理等方面均优于EPON,更适合高带宽需求的ITV业务。另一方面,铜线资源是运营商的存量优势,成熟社区的铜缆覆盖范围一般都在1公里内,因此VDSL2技术可作为降低工程施工难度,规避光纤布线困难的重要手段。
终端
不同区域的用户对于ITV业务的需求不一样,因此运营商需要有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丰富的、可定制的终端来支撑市场拓展。如广东电信考虑到用户对于无线网络支持的需求,定制了内置Wi-Fi模块的STB;上海电信针对已开发的增值业务,定制了支持交互式游戏的STB,考虑到家庭用户对于高清播放的需求,还增加了高清播放器的功能。(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