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探讨
本文主要探讨在国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工作背景下,广播电视网络运营中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三网融合对网络运营的技术影响,期望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网络规范。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行业而言是一次业务飞跃发展的良机,也是对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一次重要挑战。通过三网融合可以将现有的广播电视主体业务延伸扩展到电信服务领域,同时也将加快同互联网络业务的深度融合,使普通用户由单纯的看电视,使用机顶盒终端,发展到多业务融合的视频服务。
在三网融合的形式下,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不断发展,由早期的无线发射、微波传输到现在基于光传输的SDH、HFC技术等,由单向的完全广播传输技术到EPON、EOC等双向接入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业务发展,符合三网融合后的业务融合对于技术支撑的要求,因此如何规划符合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网络技术选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工作的经验,基于对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浅见,探讨技术的选择和趋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状况
1.1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及分析
现有广播电视网络主要采用的技术有SDH传输、DVB-C、HFC分配网络等。其中骨干网络传输主要是通过光缆组成长距离光传输网络,在光缆网络基础上构建SDH网络,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节目、新闻传送和网络互联的长距离传输通信。SDH技术的优点很突出:技术成熟稳定;可以进行成环保护;接口形式丰富,由2M、45M、MPLS等多种业务接口,可以服务于语音业务、视频传输、网络互联等多种业务类型的应用;传输质量可靠。但是SDH技术的缺点同样突出,适用于带宽需求比较稳定的业务,对于带宽动态范围较大的业务形态支撑不足,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络业务和互动电视业务,主要原因是采用固定速率的接口实现业务传输。
DVB-C技术主要是基于MPEG-2编码技术,采用64QAM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欧洲标准,由于技术标准成熟,开放性较好、支撑厂家较多,应用广泛,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DVB-C技术标准制定已经多年,且MPEG-2编码技术已经逐步被使用更广泛的H.264技术和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国标AVS所代替,因此无论从带宽占用和编码效率而言,MPEG-2标准都已经无法满足广电行业发展的需求,新编码技术和产品必将替代MPEG-2标准。同时由于新兴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和芯片的推出,基于64QAM的系统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欧盟已经在积极推进DVB-C2标准的完善制定和产业推广。
对于HFC网络而言,现有的1550和1310射频光传输系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完全可以满足单向网络下广播电视业务的传输要求,也可以满足基于IPQAM技术的双向网络改造要求,但是对于“三网融合”后的全业务融合用户接入而言,在用户信息交互和双向网络接入上无法支撑,必须使用其他技术作为补充。
1.2 新兴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现有阶段国内众多的厂商和网络运营商在新兴网络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已经有多种技术得到很好实现,以下就是几种主要技术介绍。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属于第三代传送网技术,从设计上就支持话音、数据和图像业务,配合其他协议时可支持带宽按需分配(BOD)、可裁剪的服务质量(QoS)及光虚拟专网(OVPN)等功能。
ASON(智能光网络):是构造在各种传送技术之上的,也就是在传送平面SDH、光传送网(OTN)之上增加了独立控制平面,因此它支持目前传送网可以提供的各种速率和不同信号特性(如格式、比特率等)的业务。ASON网络可以在两个客户网元之间提供具有固定带宽的传输通道,通道界定在光网络的输入接入点和输出接入点之间。(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