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探讨(2)
基于IP的视频传输技术:主要是DVB over IP技术,主要是通过将TS包打包为IP包的方式进行视频分发和业务传输。
DVB-C2:第二代DVB有线传输系统,在2008年被开发出来,其性能非常接近理论的香农(Shannon)极限。DVB-C2在相同的条件下比DVB-C高30%的频谱效率,并且下行信道容量大多比优化过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 Coaxial的缩写,简称HFC)要大。
2、骨干和城域网络的技术发展
现有骨干网络技术主要是通过SDH传输基带信号(负责骨干传输)和通过HFC传输频带信号(负责用户接入和业务汇聚),因此对于骨干网络而言我们首先讨论基于基带信号的干线和城域网络传输。
现有的SDH技术主要是采用环路保护技术的光传输网络,由于业务的发展和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基带传输对于带宽、质量、稳定性和保护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基带传输网络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首先可以满足多种格式和多种速率接口的业务需求;其次可以进行动态的带宽分配和调度;同时可以满足各类业务的不同Qos保障要求;可以实现网状结构的多路由业务保护。
由此可见,只有采用基于OTN技术的ASON平台才能满足以上需求,因此对于骨干网络和城域核心网络应当采用以上技术才可以满足“三网融合”后视频、数据、语音及多种融合型业务的技术承载要求。
对于频带传输的HFC技术,应当充分考虑现同现有1550nm和1310nm的射频光网络系统的兼容性,由于频带信号的传输主要是在用户分配网络进行使用,由于网络改造中对于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和光接收机的使用量巨大,因此必须同原有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由于现有城市内管网已基本完成改造落地,新敷设光缆在多数地区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原有光纤资源必须充分利用,挖掘光纤资源的传输带宽潜力。对此国内已有部分厂家做出积极探索,在射频和接入网络技术上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向广播和双向数据业务的共纤传输,这样原有的光接收机和光放大器大部分可以保留使用,而通过逐步的更新换代可以完成对于整个城域用户接入网络的双向传输的改造。
3、编码和视频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MPEG-2编码标准,标准清晰度下节目带宽为4-6M,高清晰度显示节目带宽为20M左右,对于单向传输的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如果仅传输标准清晰度的节目,对于带宽,现有节目带宽基本上可以满足系统需求。但是对于互动电视业务而言,MPEG-2的编码效率和节目带宽是无法满足大规模业务运营的需求的,现有的主流互动电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H.264编码技术,同时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推进AVS编码标准的制定和产业化,因此对于这两种技术而言将是数字电视领域在今后至少10年发展的主流视频编码技术标准。
针对H.264和AVS编码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根据部分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实测情况,在标准清晰度下,两种编码技术均可以在不超过2M带宽的情况下实现有质量保证的视频图像编码和传输。而对于高清晰度节目的传输,均可在不超过8M的编码速率下实现视频图像的编码和传输。表1列出了在完全使用MPEG-2编码和H.264/AVS编码情况下,通过直播系统和互动电视对于带宽要求和系统承载能力的对比。表1中的节目数量按照标准清晰度150套,高清晰度30套,剩余资源用于互动业务承载,可用频道数量按照80个(考虑到无线干扰等各类因素)计算。
表1
因此通过编码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整个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可以至少提高一倍的传输效率和系统容量。如果整个数字电视系统完全使用基于H.264或AVS编码技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输,整个系统容量可以是完全采用MPEG-2编码技术的近3倍。(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