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管理专区 >

C时代管理新课题

来源:T经理世界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1 22:05 
核心提示:多任务工作的迷思 一边开会一边瞄几眼社交网站上更新的信息,一边办公一边随时查看电子邮件、RSS 阅读器等多个屏幕窗口的新内容,不时地发起或者回应一下与好友的互动这种多任务工作状态(Multitasking)已经成为很多知识员工的常态。而这不过是正在孵化而出的

“多任务工作”的迷思

一边开会一边瞄几眼社交网站上更新的信息,一边办公一边随时查看电子邮件、RSS 阅读器等多个屏幕窗口的新内容,不时地发起或者回应一下与好友的互动……这种“多任务工作”状态(Multitasking)已经成为很多知识员工的常态。而这不过是正在孵化而出的C时代工作场所的一个雏形。可以预见,在不断快速演进的信息环境作用下,C 时代的工作场所将会与20 世纪传统的办公室场景迥然有别。

从个体工作层面看,多任务工作状态的出现来自于媒体的多样分化和时时处处的互联,特别是社交类网站和应用的发展,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斯通(Linda Stone)提出的“保持部分关注”(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的状态:为了防止错过重大的信息和机会,尽可能多地扩展自己的信息和交往触角,面对由此带来的信息过载,只能在尽量聚焦关注高优先级事项的同时,扫描周边的消息。

个体工作者的多任务工作状态备受关注,也引起很多争议。乐观者强调其开阔视野、让思维更敏捷的一面,充满危机意识的人则担心由于注意力分散,它终将会影响到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效果,甚至影响到生活的幸福水平(显然,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对方不时地去查看手

机上的信息,人们很自然地会感觉他是心不在焉)。尼古拉斯·卡尔在畅销书《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指出,多任务工作会损害深入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他的这本书就是专门躲到一个无法联网的地方闭关写出的。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似乎支持第二种观点。一些研究发现,多任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比分别处理工作要来的差,其中“计划”是一个瓶颈因素,大脑似乎每次只能处理一项计划。

——有趣的是,“多任务工作”是源自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概念,指微处理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对于单核微处理器来说,所谓“多任务工作”只是一个时间分配问题,每次处理的还是一项任务,不过通过在不同任务间的迅速切换,让人感觉这些工作是同时运行的。只有到多核微处理器时代,才真正实现了多任务工作,即每个核心同时分别处理一项任务。那么,人类的大脑能否进化到“多核时代”呢?一些科学家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大脑前额叶处理信息的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进,而且越是从幼年开始训练效果越明显。而大脑还有很多区域目前尚未研究清楚,断言其天然地不适合多任务工作本身就为时过早。

开发组织潜能

纽约大学学者克莱· 舍基(ClayShirky)把企业中大量未获得充分利用的人力潜能称为“认知剩余”(cognitivesurplus),并认为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参与式工具来开发利用此类潜能。

实际上,开发组织潜能是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过去100 多年间,众多管理思想家在这个课题上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探索,开发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对组织的本质及其运作规律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C 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商业环境和个体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在开发组织潜能的课题上需要一个新的观点框架。

根据加里·哈默(Gary Hamel)《管理大未来》一书的观点,管理的本质在于放大和聚合人的能力和创造力:一方面通过向工作者提供适当的工具、激励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方法把这些被释放的能力聚合起来从而实现一己之力难以达成的目标。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泛而实时的联接,各种在线交流和协作工具的出现,无论在放大还是在聚合人的创造力方面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力量,企业需要通过管理上的创新,为自己注入互联网的理念和基因,例如:1. 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2. 创造工具广泛分布在各个角落;3. 开展实验变得轻而易举;4. 能力比职位和头衔更重要;5. 承诺是自愿的;6. 权力来自基层的授予;7. 权威处于流动状态,并且只会附着在创造价值的地方;8. 唯一存在的层级是“自然的”层级;9. 人们自由形成社群,个人可接触和掌握信息;10. 几乎任何事情都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11. 各种创意之间展开公平竞争;12. 买卖双方可以轻松地找到彼此;13. 资源可以自由追随机会;14. 基于平等磋商的决策;……(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