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时不我待(4)

来源:中国信息界 作者:王静,曹世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12 13:54 
核心提示:4 十二五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重点 4.1支撑宽带、泛在应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覆盖全省海、天、地一体化的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相结合的宽带、大容量网络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推进三网融合和农村宽带普及工程。 4

4 “十二五”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重点

4.1支撑宽带、泛在应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覆盖全省海、天、地一体化的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相结合的宽带、大容量网络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推进“三网融合”和农村宽带普及工程。

4.2支撑游客全流程服务的旅游信息化重点工程

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旅游资源,以服务游客为中心,与国际接轨,建立旅游全过程信息化服务系统和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全省统一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和国际旅游呼叫中心;建设面向全球24小时服务的多语种统一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应急救助、数字景区和全岛3D电子地图等系统。

4.3支撑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电子政务工程

电子政务在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政府先行,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形象和行政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进步、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应用为重点,资源整合和共享为核心,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由分散、独立向全省统筹、集约化转变;信息系统运行由垂直、孤立向纵横互联、互通、互动转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由注重自我服务、独占使用向注重共享、强化公共服务转变。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省政府数据中心、共享平台和政府网站建设;推进“金字”工程和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4.4支撑城市动态、精细管理的数字城市重点工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城管、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社区、住房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社区等工程;完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卫生医疗信息化;实施一卡通,实现“一卡多用”和“一卡多能”。

4.5支撑解决“三农”问题的信息惠民工程

实施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整合等惠农工程,实现村民足不出村享受高科技的服务;实施“金农”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流通、物流配送及农产品电子交易等方面的应用。

4.6信息产业集群工程

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东软信息产业园、海南灵狮创意港和三亚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IT培训、创意设计、动漫、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打造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4.7支撑企业、电子商务等应用的重点工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商贸服务、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应用,重视移动信息化,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保障网上交易安全。

4.8支撑构建良好信息化应用环境的信息能力提升工程

以提高我省全民信息化认识水平、基本知识、实用技能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为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使我省领导干部、公务员、信息化专业工作队伍、在校学生、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人群信息能力大幅提高,大多数城乡居民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全面提高我省全民信息能力。

4.9支撑构建良好信息化法制环境的政策法规完善工程

加快信息化立法,出台《海南省信息化条例》,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我省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有序的环境;制定《海南省信息资源共享规定》,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立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制定《海南省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考核管理办法》,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系统运维水平、政府职能实现程度、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度、政务管理水平提升度、财务管理水平、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

5 结束语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海南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国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正在兴起,环境、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为信息智能岛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年轻的省份和经济特区,面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海南要以积极的姿态和奋力赶超的精神,朝着信息智能岛的目标坚实迈进!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