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石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16 13:25 
核心提示:但由于全世界74%的IP地址为美国所占有,在地址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上美国也拥有一套更为完善的制度,因此目前既没有地址短缺的忧虑,又很不愿意改动花费亿万美金构建的IPv4商业网络体系,所以在IPv6的商业化推广方面的力度却没有欧洲和日本大。

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在《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有关下一代互联网的相关描述中,“IPv6”都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字眼。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古伟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指出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特征。那么,IPv6究竟是个什么东东?IPv6对于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这些问题,显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番。

技术探源:IPv6其实并不神秘

什么是IPv6?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如下:“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仅仅依靠这段信息,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缺乏了解的朋友们恐怕还是有些云里雾里,那我们不如来换个比较直观的形式吧。我们常见的IPv4地址格式为XXX.XXX.XXX.XXX,其中X为数字,但IPv6的常见地址格式则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有点数学基础的读者光看这个格式的不同就应该知道IPv6在排列组合的可能性上还要比IPv4多出不知道多少倍了吧!

没错,相对于IPv4,IPv6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可分配的IP地址数目是海量增多的。根据有关统计,采用IPv4技术,其所能提供IP地址资源理论上为40亿个,但实际所能提供的却没有那么多,到2011年2月3日就已经分配完毕,且由于IPv4核心技术被美国掌握。到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的IPv4资源就仅只有3.32亿个左右,以我国截至2011年底网民总数已经达到5.13亿的情况来看,连1人分配一个都难以做到,就更别提在推进物联网应用的情况下给每一个可感知的物体分配IP地址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推进IPv6的技术升级就显得尤为必要。根据理论计算,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空间是现有互联网的1029 倍,足以实现让地球上的每一平方英寸土地都分配到一个IP地址。唯有这种海量优势的支持,物联网基于IP进行物体感知的应用创新才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当然IPv6技术对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只有IP地址充足化一项。据有关专家介绍,和IPv4相比,IPv6技术还有着降低网络管理难度、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加强网络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发展现状:商用步伐正在加快

虽然IPv6在技术上拥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升级该项技术涉及到网络改造、软硬件升级等众多繁琐的环节,目前的进展仍然还不算理想。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虽然1992年美国政府就开始主导“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研究并对IPv6技术展开研究,且研究和开发IPv6的主要组织如IETF、6Bone等都在美国。但由于全世界74%的IP地址为美国所占有,在地址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上美国也拥有一套更为完善的制度,因此目前既没有地址短缺的忧虑,又很不愿意改动花费亿万美金构建的IPv4商业网络体系,所以在IPv6的商业化推广方面的力度却没有欧洲和日本大。

至于我国,虽然在1998年就开始了IPv6的相关实验研究,并于2001年在国家计委、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信息产业部(现工信部前身)推动下较为系统的启动关于IPv6的研究项目。但直到2008年随着电信运营商的全面介入,IPv6的商业化进程才开始渐入佳境。而今年工信部出台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明确目标,才算是真正拉开了IPv6加速发展的大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