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到底是什么(4)
(3)新技术如何服务于“整合”
“整合”是体制问题的又一难题。广电系的“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在数字化与“三网融合”的今天,这一结构屡遭诟病,难以形成全国一张大网。电信是一张网,但也是国、省、市、县四级办通信(固话、手机、互联网),国省市县都是属地管理,市叫本地市内电话,出市叫长途外地省外电话出国叫国际长途,按网间结算,各地相安无事。对比电信系的全国大网,广电也是四级办广电,为什么就不能像电信一样也来个本地外地任选任点呢?那么新技术能否适应和解决这一难题呢?能,这是只有技术才能完善的东东,在好的体制也实现不了。所以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不是体制,是技术,技术才是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辅以相适应的技术,局端EOC,就能实现全国统一开放的一张大网,上下透明也能网与网间结算,逐级实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控可管的网络。对于特定的广电系而言,笔者到认为“整合”应变为“联合”最为洽当、简化和适应,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就像十省市有线网络公司结盟一样,她开了一个“联”字的先河。“联”是平等,是公平、公正、公开,是广电系内全业务的联合、合作,“联”不会伤害下面的利益。只有利益共享,达到多赢,真正步调一致,上下一心,才能真正体现出广电的竞争力。总理讲:对“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第二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要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这一突破,可以很快实现全国一张大网,不是口号式的互联互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核算。
3、现行技术落后利益突现
(1)新技术平衡内部矛盾
侯自强说:“我发现实际上在三网融合之后,对广电内部的利益分配和体制产生极大的冲击。十年前张海涛提出要2001年实现网台分离,为了什么呢?为了是网可以上市。到了三网融合就发现不行了,如果分离,因为有线电视公司和电信公司是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没有任何特权了,这样有线公司根本无法竞争。播控平台都给电视台,有线电视公司和电信公司一样,他能生存下去吗?于是现在倒回来了,又网台合一、网台联动了,各地纷纷把原来体制打破,回来纷纷建立广播电视台。”无论网台分离、网台联动、网台合一的体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是适应当前体制的技术,正应了一句俗话丑话叫“槽内无食,猪拱猪”。局端EOC,就能实现全国网络统一开放,机顶盒透明通用,全国市场销售,分级管理,内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资源共享,利益均沾。收费和电信一样“颗粒归仓”,互不算计,平等和谐相处一致对外。与百姓也能和谐相处,不因收费引发运营商和百姓的分争,维护和重树广电新形象。潜心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绿色健康的为民服务。这样的技术支撑,又何愁化解和平衡不了内部矛盾。
(2)新技术平衡外部利益
三网融合并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谁战胜谁的问题,不是竞争到最后一家独大,而是相关行业的互利、合作、合进、共赢,最终为消费者人民大众提供更为多元、更丰富、更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是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愿意看到的。那么广电系和电信系均应谦恭行事,协同合作,携手前进。就像常说的“刺猬法则”一样,既能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伤害。所以利益也是个不变量,不能隨便改动。但是如果没有好的适应合进双赢的技术,保持双方交往的“心理距离”,双方一样会受到刺伤。如果广电没有这点对点双向同轴线交互的传输网,收费随处都是“跑冒漏滴”,电信系就会想了,假如用广电内部下面向上瞒报来应对外部的电信系,电信系会给你合作吗?这在现有技术上是无法证明广电系的诚信,如此算计就不可能合作双赢。所以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不是体制,是技术,技术才是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辅以相适应的技术,局端EOC,就能实现收费和电信一样“颗粒归仓”,就能实现公开、公正、公平,互不算计和谐相处,合作共进,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不损伤对方利益的“刺猬法则”前提下的适度竞争。唯有新技术能使国家的两个部门,站在国家立场,从国家利益出发,去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三网融合才会有广电系和电信系自身的利益,也能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世间的事无不充满矛盾,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身处矛盾中的多方一定会有变量和不变量这两个基本元素。体制就是不变量,体制是国家规定的,是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不可变更的。唯技术是个变量,技术是服务性的,是可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对现阶段而言,技术才是最大障碍。假设体制是可变的,技术是永恒不变的,那会是个什么结果呢?就是现在的结果,广电艰难爬行。所以技术要适应体制,技术要服务于体制,由此要把话倒过来大声急呼大声地说:体制不是问题,“技术”才是影响三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家科技投入产生的大量科技信息和数据,目前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状态,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据我了解,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把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产生的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方法、过程、技术内容、中间数据以至经验教训,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共享。”这里就用总理的一席话作为结语吧!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