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小米销量追上华为?有点困难

来源:梅花园陈述 作者:梅花园陈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5-05-04 10:41 
核心提示:拿具体数字做一下测算。IDC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Q1华为销量1700万部;SA公布的调研数据是1730万部,比较接近。2013年Q1华为销量930万部,占全年销量(5200万部)比例为17.8%。2014年Q1华为销量1370万部,占全年销量(7500万部)比例为18.2%。利用历史数据可测算华

当两家手机厂商销量相近的时候,看调研公司的数据排名没有多大意义。不同的调研公司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于是就会出现,不同的调研公司给出的排名不同。如2014年Q3全球智能机销量,IDC公布的数据是,小米手机1730万部,排名第三,华为未进前五;而Gartner公布的数据是,华为手机1593万部,排名第三,小米手机1577万部,排名第四。

另外,在手机行业内,有些调研公司统计的是出货量,有些统计的是最终销量,出货量减去销量剩余部分,是产品在渠道上的库存量,还未到消费者手中。虽然货没在厂商手里,但如果库存较多,会影响之后的产品销售。如2014年小米出货量是6112万部,而赛诺公司监测到的销量是4500万部左右。这其中有1500-1600万部的差异,可能是在渠道上的货,或者数据本身有点问题。

近期关于Q1国内市场份额谁是第一的问题,小米与华为又争了起来。小米援引的是IHS Technology的调研数据:小米Q1销量1420万部,市场份额14%,排名第一;华为Q1销量1120万部,市场份额11%,排名第二。

业内一些人士替华为争辩,集中在两个方面,与我上面谈的情况类似。引用GfK的数据:华为3月份国内市场第一,份额达13.57%,而前两个月份的份额也基本在11%以上,所以,认为IHS的数据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IHS统计出货量,而GfK统计最终销量,口径不同,GfK的统计更有意义。

其实,当这两家厂商在国内体量相近的时候,讨论数据和排名的意义不大,谁都有第一的可能。反而是这些数据背后的一些情况,值得关注。

从销量数据来测算,小米恐难完成1亿部销量目标

2015年华为和小米都制定了1亿部的销量目标,国内市场小米华为销量差不多,海外市场上,小米的量占自身销量份额不足5%,而华为却有40%左右的占比,这样看来,小米与华为的销量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拿具体数字做一下测算。IDC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Q1华为销量1700万部;SA公布的调研数据是1730万部,比较接近。2013年Q1华为销量930万部,占全年销量(5200万部)比例为17.8%。2014年Q1华为销量1370万部,占全年销量(7500万部)比例为18.2%。利用历史数据可测算华为2015年全年销量在9400-9800万部之间,比较接近1亿部目标。

小米2014年Q1销量1040万部,占全年销量(6112万部)比例为17%,这个比例与华为差不多。按IHS数据,2015年Q1小米国内销量1420万部,那么全球预计1500万部,测算全年销量约8800万部,较1亿部目标差距较大。

从产品布局与发展来看,华为上升的势能较大

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与支持。根据益普索在全球32个国家开展的消费者调研,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品牌净推荐值上升至43%,意味着四成以上的华为手机用户曾经向周围人推荐过华为产品,口碑营销效果良好。(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