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达到饱和还需要多久?

来源:创事记 作者:李怒放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8-09 13:43 
核心提示:结论是明显的,中国智能手机50%的渗透率相比全球水平已经较高了,但是加上低价山寨智能机、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不同等刺激因素,未来渗透率饱和的前景可能也就是两三年就到,这是因为新技术产品扩散所尊崇的“罗杰斯扩散效应”。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应该是指“渗透率”的概念,这里需要界定一下:问题中出现的一个词“手机更迭速度”是“更换率”的概念,另外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销量“。简单的说,每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量,等于每年新增智能手机用户的购买量(“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包括一人多机等现象,渗透率可能破百),加上每年老用户的换机量(“更换率”带来的,非“渗透率”提升带来的)。

上面废话一堆界定的意思是,渗透率高并不代表销售量就会差,比如手机渗透率这么高,每年全球销量也有16亿部左右,更换所致。下面来谈一下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饱和的问题:

1、基本数据差距较大,尼尔森在2013年2月发布了一份报告《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称,目前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66%,而国内市调机构艾瑞给的2012年底智能手机普及率为32.6%(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3.6亿部,手机用户超过11.04亿)。OK,让尼尔森和艾瑞去争论吧(个人觉得两家取个中值较为合适),但是有一个事实两家都是肯定的,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破50%,这一数值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了。在尼尔森的报告中显示,韩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最高67%、澳大利亚65%、意大利62%、英国61%、美国53%。

2、结论是明显的,中国智能手机50%的渗透率相比全球水平已经较高了,但是加上低价山寨智能机、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不同等刺激因素,未来渗透率饱和的前景可能也就是两三年就到,这是因为新技术产品扩散所尊崇的“罗杰斯扩散效应”。15%的临界点一过就是快速渗透率提升期,84%以上是渗透率提升的放缓期。

2014-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将会接近或者突破80%,历史来看一旦接近如此高渗透率的情况,渗透率的提升将会放缓,这也就是所称的渗透率“饱和"。2014-2015年能否迅速突破80%的主要影响因素:智能手机平均单价、3G及EDGE数据资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等因素吧

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明显快过欧美,这与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最明显的是短信,欧美打电话很便宜,文字短信一直没流行起来,相反私密性交流更加的亚洲人喜欢这个,延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功能更为亚洲人所喜爱,欧美传统非智能机有“顽固”的用户群。

其实要更加重视智能手机对中国、印度这样的落后国家的影响,因为宽带和PC的价格昂贵,中印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与欧美日韩差距巨大,但是智能手机价格低廉,使得大量的中低收入人群可以接入互联网,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意义非凡,”功德无量“呀!

3、销量不宜看淡。虽然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但是未来每年的销量依然乐观,原因至少有两点,一点是智能手机均价会随着全球市场的打开而下降,从而刺激换机需求,另外一点新功能的演进会带动换机需求,任何产业总是这样,基础设施硬件是前提,台子搭好,应用服务开始唱戏。

这几年的创新趋缓我觉得恰恰代表着一个临界点,行业的动力从硬件性能转移到软件应用创新,比如最近开始流行的“嘀嘀打车”、“乐动力”等应用,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智能手机的硬件平台,这与早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简单的迁移互联网时代的流行应用截然不同。

另外夹杂自己的一个观点:将来的“手腕表”等穿戴型设备,其实更多的承担一个“数据收集”的作用,在Google Glass等新一代显示设备还没起来之前,智能手机的显示作用将会是用户的第一使用界面。所以我想说的这个影响就是,智能手机将来可能扩展成一个大产业,本身是一个“主机+显示器”,外面的可扩展硬件还有很多呀,健康腕表、运动检测等就像"打印机"等外设一样,是一个巨大的外围市场。(当然这些硬件会伴随着现有智能手机软件平台功能的完善而出现、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