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太小,老牌手机厂商重返线下
就在电商销售的魅力被无限放大的时候,一些老牌手机厂商的决策层突然意识到,那些被忽略的线下销售渠道才是他们创业、守业最有力的武器。
近期,危机四伏的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调整了渠道销售策略——缩减运营商渠道份额,加大社会公开渠道销售力度。而实现后者的途径,是减少与国代商的合作,转而以“省级直控分销”的方式来加强对末梢渠道的控制。
无独有偶,国产手机诸强之一的宇龙酷派,也宣布在原有的运营商渠道、电商渠道之外另辟一条路,用类似于vivo、OPPO的直控销售方式,再加上与区域代理商的深度利益捆绑,深耕线下社会公开渠道。
这些微妙的变化意味着,线下渠道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而手机销售的变局也已隐约显现。
重审渠道体系:为什么电商只是看起来很美
在国内,手机销售的渠道主要分为两大类: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前者包括运营商渠道、社会公开渠道,而后者主要是指电商渠道。
自从进入3G时代之后,运营商就凭借其强大的优势资源控制着手机产业的话语权,因而运营商渠道就自然成为了推动手机销售的最主要通道,在整个手机市场的销售占比曾一度达到七成。那几年,在运营商高额补贴的帮助下,包括华为、中兴、酷派、联想等在内的手机厂商也推出了不少销量过百万级的明星机型。
但在最近一两年里,尤其是进入4G时代以来,运营商不堪成本重负,逐步缩减给予手机终端的补贴及营销费用。运营商降低补贴之后,整个手机市场的销售格局就发生了变化,运营商渠道销售的盘子不断缩小。业内有预测数据显示,线下的运营商渠道销售份额会从目前的50%继续下滑到30%-40%。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运营商渠道魅力锐减,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刺激下,线上销售手机变得越来越时髦。尤其是小米的风生水起,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机厂商另起炉灶,推出独立的新品牌、摆着互联网的范儿,专攻电商销售渠道。目前,华为旗下的荣耀、中兴旗下的努比亚、酷派旗下的大神,都是做得相对出色的新品牌。
一减一增,问题就来了:电商销售等同于手机销售的未来吗?在京东高级副总裁王笑松看来,电商平台能用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销售方式为手机厂商树立品牌、建立口碑、提升市场份额。“尤其是新的品牌,进入下线渠道销售是非常困难的,而互联网的销售方式是这些手机厂商比较好的选择。”王笑松此前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说。
不过,一个难以逃避的现实是:电商渠道虽然在增长,且增幅很大,但它的绝对值还是很小。
“经过最近两年的刺激,电商渠道已经足够活跃了,目前线上销售手机能占到17%-18%。但电商的增长会出现瓶颈,可能到20%左右就会出现一个临界点。”酷派副总裁曹井升对网易科技表示,“中国电商渠道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算很不错了,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在线下渠道购买手机,线上卖手机的份额不会超过30%。”
曹井升的担忧并不为过。据多位手机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通过线上卖手机发家的小米,其销售数据中有60%-70%都是在线下销售出去的,大量手机是通过黄牛达到最终消费者的手中。
Strategy Analytic的终端高级分析师Peter Lin在与网易科技的交流中也表示“线下销售渠道的容量相比于过去增加了”,并预计“未来的手机销售主力还是线下渠道”。
运营商渠道萎缩,电商渠道再怎么增长其总量也不算太大,手机厂商就必须重新审视线下社会公开渠道——这个增量市场的价值。
线下扁平销售:厂商把触角直接伸向末梢
在运营商渠道之外,大多数手机厂商在国内的线下销售都是通过国代商。通常的方式是手机厂商把不同款型的产品交由不同的国代商代理,再由国代商向各省、市逐层分销,每一层销售都会得到相应的利润。还有一种方式是交给省级代理商,以及苏宁、国美、迪信通等零售渠道,其好处是销售渠道相对扁平化。
与大多数主流手机厂商不同,以vivo、OPPO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更为扁平、直接。“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厂商一体化(手机公司与代理商)’,地方的代理商很多是从手机厂商出来的,他们与公司之间有股权等利益捆绑关系。也就是说,手机厂商把一部分区域的员工变成了代理商,包括一代(省代)、二代(地市、大的县城),用定位于中高端的产品去深耕线下渠道。”曹井升介绍说。(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