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或致癌只是理论推测 专家称不必过度紧张
世卫组织日前首次明确:使用手机可能致癌;浙江省辐射医学专家提醒——
不过用手机离重要器官越远越好,时间越短越好
世卫组织首次明确:手机可能致癌
据新华社报道,5月31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表声明,由31名科学家组成的工作组得出结论:手机可致患脑瘤。
这个工作组在法国里昂评估了暴露在射频电磁场环境中人和动物等所受健康影响的大量过往研究资料,认为基于现有的有限数据,长期、高强度使用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导致”罹患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是脑瘤的一种,属恶性肿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声明中还提及2004年完成的一项研究:连续10年平均每天30分钟使用手机,罹患神经胶质瘤几率可能增加40%。工作组说,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得出使用无线通信设备与其他癌症之间有关联的结论。
据了解,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风险分为“致癌”、“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无法归类”或“很可能不致癌”5个级别。此次宣布的“长期、高强度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的风险”则被评“可能致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去年5月中旬,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还认为手机致癌风险为D级、即“无法归类”。
这个结论引起了一些无线通信行业组织的质疑。无线通信工业国际协会说,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使用手机可能导致癌症或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浙江省辐射医学专家:这只是一种理论推测
目前,浙江唯一一家核与辐射医学救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负责人程爱萍(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博士)已从事辐射医学研究20多年。
程爱萍解释,想要弄清楚手机辐射的问题,首先要明白辐射本身。“辐射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会损坏人体,后者只是影响人体。”
据了解,电离辐射,会直接造成人体细胞的损坏。现实中,X光、CT都属于电离辐射。而非电离辐射,只会引起细胞原子的震动,产生热,并不会损坏肌体。生活中,包括手机在内的家用电器辐射都属于这类。
“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会导致细胞发热,长时间使用会让人体感觉不舒服,但并不会直接造成损坏。” 程爱萍说。
但程爱萍也表示,接听手机时,靠近大脑,肯定会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世卫组织的说法,可能只是一种理论推测,而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也没有发现脑瘤与使用手机有什么联系。”
程爱萍还认为,可以肯定的是,手机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影响,但是影响究竟有多大,会不会与某种疾病有联系,临床研究中都没有发现。“现在的手机都有辐射安全范围,只要达标,问题应该不大。”
国家质检总局前些年已经发布了强制性标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制(GB21288—2007)》,并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要求,手机辐射(SAR)的安全上限为2.0瓦特/千克;手机制造商应在说明书中注明本产品的SAR最大值。对此,省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国家标准相对比较宽松,而且同一标准也会在个体上出现差异。“比如同样一款手机,不同人使用感受也会不一样。但从整体来说,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标。”
减少手机辐射:这几个习惯很重要
即使产品达标,但考虑到手机辐射的影响,特别是长时间过量的辐射,所以在使用手机时还是应该注意。程爱萍提出两个关键词:距离和时间。
1、 距离重要器官越远越好。尤其是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床头,尽量放远一点;也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以免影响心脏。(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