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手机支付市场潜力巨大 运营商暗战升级

来源:凤凰网科技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12 16:45 
核心提示:有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新兴手机应用中,结合智能卡及RFID的手机支付与应用手机进行安全防卫以及手机文化传媒是最受客户欢迎的应用之一。据专家预测,2011年将是移动支付全面爆发的元年,届时将有4亿用户加入到手机支付的大军,将为移动运营商贡献数百亿元规模

有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新兴手机应用中,结合智能卡及RFID的手机支付与应用手机进行安全防卫以及手机文化传媒是最受客户欢迎的应用之一。据专家预测,2011年将是移动支付全面爆发的元年,届时将有4亿用户加入到手机支付的大军,将为移动运营商贡献数百亿元规模的收入。出于对手机支付广阔市场前景的看好,国内三大电信巨头之间的业务竞争已达到如火如荼的状态。

在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增长遭遇瓶颈,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新宠。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都在筹备成立支付公司以更好的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虽未成立支付公司,但其入股浦发银行就是为进入手机支付市场做准备。运营商之间的手机支付市场的争夺战正在升级:

·中国电信在内蒙古、成都等地推出“翼支付”业务作为试点,并于近日开始在广东商用。

·中国联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

· 中国移动已在湖南、广东、重庆、北京等10地试点商用手机支付业务。

慧聪邓白氏研究高级研究员程文娟认为,三大运营商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从消费者使用角度出发,解决手机支付中存在的安全性低、使用成本高、宣传力度不足、使用范围小等问题,是运营商占领市场的四个关键因素。

通过对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意愿调查发现(详见图1),69.2%的客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担忧,37.8%的客户表示对该业务不太了解,25.7%的客户认为,手机支付业务的开通流程较复杂。此外,支付成功的几率较低、手机不支持、换卡费用高等问题也是消费者不愿意使用该业务的重要原因。

图1:消费者不愿意选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原因
图1:消费者不愿意选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原因
 

从消费者开通移动支付的方式调查结果来看(详见图2),消费者对开通业务所投入的资本较为敏感,有45.8%的消费者选择无需缴纳费用的方式,从银行直接开通,其次是话费较少的购买贴片(50元左右)、更换SIM卡(150元左右),调研结果还显示,仅有更换手机需求的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通过更换手机的方式办理手机支付业务,这一比例仅为6.5%。

图2:消费者开通移动支付的途径
图2:消费者开通移动支付的途径
 

由此可见,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制约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对消费者来说,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手机遗失后的账户及时锁定等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手机支付的前景便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先后在一些地区开通了自己的手机银行,三大运营商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手机支付业务,但客观地讲,总体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手机支付业务办理流程仍需简化。目前,只有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实现了网站、短信自助办理、客服热线电话办理和营业厅现场办理的多途径办理方式,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支付业务,均需客户证件到自营厅进行办理,办理流程较为复杂。建议两家运营商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方便的开通手机支付业务。

中国电信的翼支付使用成本较高。以内蒙地区为例,客户到营业厅开通翼支付业务需要交纳120元的翼支付专用卡的相关费用,虽然有一定额度及支付积分的赠送,但高昂的费用,仍令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