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疯狂“吸费”监管不能再乏力
40岁的余先生在石桥铺做数码生意,平时手机不离身,但他有个特点,从来不发短信,有啥事直接打电话。但前不久,从不发短信的余先生觉得不对劲了,手机上咋频繁出现短信的扣费记录?正在纳闷时,手机又把他吓了一跳:放在桌上的手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竟正在发短信。
相信看过去年央视3.15晚会的观众都对“手机后门”一词不再陌生,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一个月手机话费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不知不觉中钱就被扣走了。近年来,手机“吸费”陷阱层出不穷,余先生的遭遇,不过是又添上新的一例而已。
手机“吸费”,吸掉的不仅是消费者的资费,还吞噬着人们的信任和安全感。面对手机疯狂“吸费”,我们当然可以提醒消费者购买手机时一定要小心,勿贪小便宜,勿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山寨机;不要从非正规网站下载手机软件,防止手机染上“吸费”病毒。因为,受利益驱动,一些看似价格低廉的手机尤其是山寨机,都会预装“底层软件”,设置吸金陷阱,机主按键打开手机中的某项功能时就激活了陷阱。但如果监管部门也这么想,指望消费者“洁身自好”,于根治手机“吸费”问题,显然是本末倒置,用错了力。
手机“吸费”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某种意义上讲,监管缺位是脱不了干系的。这些年来,手机“吸费”陷阱越来越多,花样不断翻新,甚至从“暗阱”变为“明阱”,可是多年来从没见哪个运营商为此受到处罚,也没见哪个责任人受到查处。从目前看,SP商违规受罚后利益所得远大于受损,违规成本过低,无怪乎手机会疯了,乐此不疲的“吸金”。
要说整治手机“吸费”的规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2006年,原信息产业部就要求用户服务申请后,需要进“二次确认”,可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清除,甚至“吸费陷阱”越来越多。这说明,若监管不得要领,该监管的地方长期缺位,看似一天到晚都在忙活,其实都是白忙活。只有查源头抓元凶,才能真正根治手机“吸费”问题。今年1月,工信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加大治理手机“吸费”问题相关工作力度,从五个方面来落实具体工作。这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重拳监管、肃清行业毒瘤的决心。但有心更要有力,只有依法加大打击处罚力度,斩断运营商与SP商之间的黑色利益链,抑制住SP商与运营商的利益冲动,才能根治手机“吸费”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