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分时租车是机会也是陷阱(2)

来源:虫二 作者:虫二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1-14 11:00 
核心提示:之所以说车企玩分时租车动机不纯,是因为: 1、在租的都是非经济车型。 奔驰Car2Go和Car2Share用的是Smart fortwo,宝马Drivenow用I3,大众Quicar用的是高尔夫蓝驱车型,丰田Rakumo用的是旗下的超小型试验电动车。

之所以说车企玩分时租车动机不纯,是因为:

1、在租的都是非经济车型。

奔驰Car2Go和Car2Share用的是Smart fortwo,宝马Drivenow用I3,大众Quicar用的是高尔夫蓝驱车型,丰田Rakumo用的是旗下的超小型试验电动车。奥迪的Audi On Demand更不用说,最便宜都是日租165美元的allroad。

这里面的悖论在于,租车的正常商业逻辑都是选择已被市场认可、运行多年、成本合理的普及车型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车企反其道而行之,一则是为了在实际运行中做技术验证,另一方面就是炒概念,以便在量产前尽量蓄客。

2、变相卖车。

奔驰另一个定点取还的分时业务Car2Share专门服务于大型企业园区,在中国的首批客户就有深圳的腾讯和华为,按国际通行标准,分时租车的盈亏平衡点起码在3000台以上,Car2Share自估的规模仅有1000台左右,何谈盈利?究其本质不过是把看似创新的体验型4S店开在那些千万新贵的身边而已,赔本赚吆喝的真意不言自明。

当然,分时租车本土玩家的情况又不相同。

最早的那一批先驱或死或降,或叛或走,早已面目全非,剩下如车纷享等也只是勉力维持,近来蹭上电动车热又冒出不少新锐,但从没有哪家公司幸福的卷入风口。

主要原因还是风口的动能不足。真正意义上的分时租车至少要满足4个条件:无人值守,远程预约、刷卡开门、分时计费,彼时的技术储备还不足以全流程破局,但今天风起云涌的共享单车,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已经快速催熟,那些当年制约业态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手段。

比如移动支付,在滴快大战之前,它的应用场景还非常有限,如今早成标配,再如信用,在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互联网风控成熟之后,预授权的冻结和转押非常方便,类似花呗或白条这样的金融产品也能派上用场。

真正的进化在技术层面。当年刷卡开门虽有解决方案,但整合一套能与客户简单交互的车载终端仍有难度,系统要根据验证用户信息的结果发出不同的指令,流行的做法是刷卡系统之外再加密码验证,稳定性和及时性都不支持高频消费场景,而钥匙的解锁方式也与计费节点相关,比如究竟是刷卡开门计费还是点火着车计费。

新技术催化了市场,直接好处是可供分时租车自我绑定的新概念也多了起来,比如已成标配的电动车和未来的无人驾驶等等。

但分时租车的商业逻辑仍需自我验证:

1、车企和运营平台谁在管道化?

目前趋势是分时租赁平台与车企深度绑定,从车企获得单一款式的电动车,光北京注册的就有500多家公司,背后分别站着江淮、北汽、华晨、比亚迪、荣威、奇瑞等金主,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方面车企有新能源补贴,愿意花钱去推动场景运营,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选择恐惧,反而有尝鲜的动力,同时平台也控制了溢出风险。(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