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需要重新审视公司的商业伦理
又是滴滴,又是顺风车!5月6日发生的“空姐遇害案”殷鉴不远,滴滴顺风车再次因血案进入公共视野。
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乘客赵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钟某强奸杀害,年仅20岁。就在案发前一天,司机钟某还因对另一名乘客图谋不轨,被乘客投诉至滴滴平台,但滴滴方面对于这样的预警却无动于衷。
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两个花季少女殒命于滴滴顺风车司机手中,血淋淋的悲剧面前,滴滴顺风车的商业逻辑再次遭到舆论的猛烈质疑。公众之所以将两起案件相提并论,不仅是因为相隔不久,更是因为有太多惊人相似的“魔鬼细节”——涉案司机性格孤僻,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尤为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滴滴人员在处置紧急求助信息时,都表现得极为懈怠拖沓。
8月26日,乐清警方发布案件通报:事发当天16时41分,民警在接到被害人朋友朱某某报案后,立即与滴滴客服沟通,并表明警察身份。直至当日18时13分,滴滴公司才将涉事车辆的车牌以及驾驶员基本情况发给警方。
长达92分钟的时间内,警方多次与滴滴客服进行沟通,一再表示事态紧急,为此还提供了警官证、介绍信等一系列滴滴方面要求履行的程序。人命关天的警情面前,滴滴的回复机制尚且如此迟滞,普通投诉的响应速度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也正是如此,虽然乐清案件中的涉事司机此前曾受到同类投诉,但他依然通过顺风车平台顺利接单,直至惨案发生,滴滴方面并未给投诉者作出任何答复。
对此,滴滴表示“由于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他人询问乘客或车主的个人信息的客服电话,而我们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
今年年初,滴滴出行公布2017数据,数据称2017年全年平台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其中,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网约车行业独角兽,滴滴用户数量庞大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显然不是拒绝信息查询的理由——事关公共安全,每一次查询或投诉都可能蕴含着巨大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辨明真伪、作出应答,为什么不增加客服或是缩减服务?
实际上,顺风车服务始终是滴滴内部饱受争议的板块,滴滴甚至早已将顺风车“剥离”出主营业务,在业务架构中列入“其他业务部门”。尽管顺风车频频遭受舆论质疑,其本身也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滴滴却始终没有放弃顺风车业务。
究其原因,顺风车作为价格低廉的“兜底”服务,不仅面对着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承载着滴滴网约车“后备军”的战略使命。正因为如此,滴滴对于顺风车始终持绥靖态度,一方面通过较低的门槛吸引司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通过所谓“社交属性”补贴相对低廉的收费。基于此,“空姐遇害案”后,乘客性别显示曾短暂下线,但在此次事故之前,却早已悄然恢复。(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