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对产业化进度不满,Facebook AI团队调整背后的路线之争(3)

来源:脑极体 作者:脑极体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1-30 10:35 
核心提示:去年5月的2017 Google IO 大会上,谷歌全面明确了AI first战略。进而第一个表现就是全阵列化的硬件+软件套餐,打造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庞大的AI产业群。 显然,谷歌对AI first的理解,是Google first in AI。在战略

去年5月的2017 Google IO 大会上,谷歌全面明确了“AI first”战略。进而第一个表现就是全阵列化的“硬件+软件套餐”,打造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庞大的AI产业群。

显然,谷歌对AI first的理解,是Google first in AI。在战略出发点上选择了大而全的模式,谷歌的AI生态开始出现两种显著表现:占坑和排他。

所谓“占坑”,是指但凡有人想出来的AI产品,谷歌就要有类似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谷歌有类似苹果Siri的谷歌语音助手,有类似亚马逊Echo的智能音箱,有对标Facebook的信息和图片助手等等。更有手机、平板、相机、穿戴设备等等AI硬件。

而“排他”,则是谷歌在推进AI first时,逐渐开始放弃合作与分工的互联网行业准则。开始进行全流程的AI谷歌化。比如我们看到在算力上提供了TPU和谷歌云的AI能力集成,在算法上以TensorFlow为中心打造闭环生态,在数据上封锁谷歌数据体系对外合作的可能,在人才上开始了世界各地的研发人才争夺战。

其实谷歌今天的AI战略,可以用中国互联网用户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来解释:跑马圈地。这也是为什么谷歌不在乎产学的同步和连接。因为在谷歌的进度中,收集和占据最好的学术资源,并将成果源源不断纳入谷歌体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军备竞赛式的企业学术氛围依旧通行于谷歌内部。

可谓大而全,意味着日益满足于自我循环和封闭与外界联系。于是今天的欧美AI世界中,一种反谷歌的情绪或许正在酝酿。这背后的原因,有媒体归结为谷歌严格执行,且在日益提高的生态封闭与全谷歌化策略。换言之,霸权是令人生畏的。

由于AI是一个多元化严重的技术种类,这些战略的执行,意味着谷歌正在日益挤压美国同行的话语权。从TensorFlow的排外性、云服务和TPU的绝对谷歌化,到语音业务社交业务的封闭,谷歌处处打压作为“后来者”的Facebook等等。如今的谷歌很像是当年3Q大战前的腾讯,有一种“凡AI就要谷歌”的气质。

但AI一定要封闭和独大吗?这或许也是一个我们今天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比较来说,AI产业的另一种模式可以说是百度代表的开放合作模式。

可以肯定的说,百度正在践行陆奇所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产业生态化、技术开放性和战略合作上有着开放的思维和优质的合作案例。这是今天在AI界更能行得通,更受到行业容纳的一种模式。

另一个关于产业开放还是封闭的聚焦问题,来自对开发者的影响。谷歌的开发生态确实在持续提高技术吸纳力,但真实进度却一直没有谷歌期待的那么理想,很大原因在于过分封闭的产业生态,给开发者的选择性太小。

举个例子来说,谷歌的AI课程和培训计划,是完全针对于TensorFlow的,提供开开发者的硬件API,也是只能接入TensorFlow系统的。而提供的TensorFlow社区资源与新的AI开发工具,又是完全部署在谷歌云上的。(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