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百亿美元的Monitoring市场(2)
而国内也一样经历了 Docker 的爆发式增长,云平台也被愈加广泛的使用到各个行业,同时,DevOps 理念也在层层渗入。尤其是在云平台的使用方面,不少企业架构于混合云环境,甚至使用多种云厂商产品,这些都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也是两种状态(从没有云到普及云)之间很正常的过渡。
那么,我们所说的监控“规模”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就像 Datadog 所认为的那样,它是四个维度的产物:
1,基础设施单元的数量
提到规模,大多数人立即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从过去的几年中,任何生产环境所包含的“基础设施单元”数量都呈现出指数级增加。曾经,这些基础设施单元都是实体服务器或相当经久耐用的虚拟机,而现在,基础设施单元越来越多地由短暂的云实例、容器和微服务构成。那些在 2010 年运营着数百台服务器的企业,现在都轻松管理着数千甚至数万个基础设施单元。换句话说,企业正在用“海量”可移动的组件取代了那些相对静止的机器。
2,代码和配置的修改频率
几年前,一个很大型的软件团队一年可能只发布一次或几次产品。而现在,很多企业一天就发布好几次代码更新,这是因为大小企业都已经从瀑布开发流程切换到了敏捷开发流程。如果用这一频率乘以企业拥有的大规模团队数量,就能得到随时变化的生产环境数量了。
3,与基础设施互动的技术人员数量
这可能是技术人员近年来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转变”了。在过去,基础设施仅由运维团队(或大型企业中的“共享服务”小组)进行管理,而现在,包括运维团队和开发团队在内的多个团队都可以接触到基础设施。带来最直接结果就是:与基础设施互动的技术人员数量激增。
4,栈区涉及的平台、工具或服务数量
从瀑布开发过渡到敏捷开发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从只有一个中央企业架构小组负责事先制定所有基础设施决策,转变为授权各个团队自行决策——这样的话,各个团队就可以每周或每月推出新的产品,而无需受制于集中式决策。不同的团队会选用不同的平台和工具,最终形成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生态系统。这一趋势,连同开源和 SaaS 服务的崛起,大大增加了可选组件的数量。简而言之,与数年前相比,企业现在用来构建并运行应用程序的技术选择性已经大为增加了。
由于以上各个维度的迅速变化,监控问题的量级也发生了巨变。而借助 Cloud Insight,可以帮助企业在这些维度之间来去自如。所有迹象都表明,2016 年不仅会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丰收年,还将开创大规模监控的纪元。稍过时日,大家或许会发现,用 Cloud Insight 轻松管理复杂环境下的千百台主机,运维与开发实时协作,多种数据一体化展现是多么有趣的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