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腾讯阿里10亿血拼 打车软件“钱景”依旧迷蒙

来源:21科技 作者:朱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2-21 10:24 
核心提示:从2月17日零点起,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10亿元营销活动启动;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宣布,从18日开始自动升级奖励方案,承诺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元。双方奖励价格比上一轮有所提高。

打车软件烧钱“战争”,从年前延续到年后并且有所升级。

从2月17日零点起,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10亿元营销活动启动;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宣布,从18日开始自动升级奖励方案,承诺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元。双方奖励价格比上一轮有所提高。

据了解,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每个月可以增收1000-3000元,上海一位的哥一年来靠打车软件补贴增收4万。的哥和乘客从土豪的豪掷中获益,但打车软件公司的可持续性盈利模式似乎目前还不清晰。

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向21世纪网表示,他偶然拉了一位嘀嘀打车媒体负责人,好奇地问嘀嘀打车怎么挣钱?这位负责人回复说,目前是培养用户习惯阶段,但具体盈利点还不好说。

司机所言难以考证,隐约传达的一个信息是,滴滴打车的后续盈利模式并不清楚。同样,快的打车副总裁李敏明确表示,现在不赚钱,只是认定打车软件一定有市场需求,值得投入。

也有司机对21世纪网表示,这软件只是新手司机不知道哪有活儿(什么时间段什么地段可以拉到乘客)而使用的,老司机很少用,多数因为本身很忙不方便,也有网络不好根本抢不到单的情况。

不过,据21世纪网了解,目前很多乘客对打车软件满意度并不高,受很多客观因素制约,有的乘客无法使用该软件,较多司机也明确表示目前用它是因为有现金补贴,一旦取消补贴,或不再使用。

而与打车软件本身前景迷茫相比,它们背后的两大巨头腾讯与阿里却目标清晰。网贷天眼副总裁袁涛向21世纪网表示,之所以阿里和腾讯同时盯上出租车行业,是因为战略卡位和“行”(用户生活的基本行为)的入口想象力在支撑阿里与腾讯竞争。打车软件是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移动服务之一,也被业界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LBS以及O2O领域的重要入口,其庞大的用户群还能与游戏、网购等整合。

打车软件“烧钱”火拼

近几个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一直在血拼,都在加大对出租车司机、乘客的补贴力度。

据一位出租车司机向21世纪网透露,这段时间他安装了相关打车软件,每个月收入至少增加1000元,甚至能增加3000元。因为无论安哪个软件,只要使用,乘客、出租车司机都有补贴。据了解,嘀嘀和快的这场打车之战,是从对出租车司机安装软件的补贴开始,再延伸至2013年底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

1月1日,快的打车宣布,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30元的话费返还,活动持续一个月,预计总投入超过1亿元。

随后,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展开活动,微信支付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嘀嘀订单一路飙升,紧接着,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宣布再投5亿元补贴。推出“乘客每单奖励10元,司机每单奖励15元”的措施,这已经是支付宝两天内第二次宣布给予司乘双方奖励措施。

此前,支付宝给出的奖励机制与微信一样,即司机、乘客各奖励10元。乘客每天2笔封顶,司机每天5笔封顶。在追加5亿元投入后,支付宝给到司机的每笔奖励达到15元,其他规则不变。

2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结束微信支付返现10元优惠活动,由此前的10元补贴下调为“微信支付立减5元”。2月12日,快的打车下调司机奖励费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司机的奖励由原来的15元/单变为10元/单,其它城市由15元/单变为5元/单。

双方激战看似降温,但2月17日后,又一波战事来临。

从2月17日零点起,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10亿元营销活动启动;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宣布,从18日开始自动升级奖励方案,承诺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元。双方奖励价格比上一轮有所提高。

不过,尽管打车软件有“惠赠”,但很多乘客司机却抱怨“抢不上”而不再使用该软件。如嘀嘀打车在18日下午6时左右,系统处于下午瘫痪时的“迟缓”状态,乘客司机均无法使用。腾讯方面解释是,嘀嘀新的优惠奖励政策吸引了很多用户,短期内造成大流量造成的拥堵和服务器不稳定。

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待解

打车软件一直在烧钱比拼,这第三轮更是凶猛。

对于嘀嘀和快的打车软件的竞争升级,也有媒体质疑它们的烧钱玩法究竟能玩多久?消费者纵然能暂时获利,一旦一方垄断市场,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并认为,恶性竞争很可能带不来野蛮生长,反而导致两败俱伤。(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