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金融回归金融 科技回归科技(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毕研广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5-02 11:01 
核心提示:首先,互联网金融公司擅长场景布局和大数据风控。未来的金融业务将逐渐转向针对个人理财、个人信贷、个人消费的大零售业务。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近期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出,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竞争客户资源的

首先,互联网金融公司擅长场景布局和大数据风控。未来的金融业务将逐渐转向针对个人理财、个人信贷、个人消费的“大零售”业务。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近期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出,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竞争“客户资源”的主战场。零售业务与机构业务最大的区别则是,零售业务将围绕着“个人主体”来开展投融资活动。而对于个人主体的信息审核,则需要场景化和大数据共同构架维度。在这一点上,互联网金融公司具有先天优势,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凭借“消费场景”起家,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数据风控”则能独树一帜。这些技术手段,都能对金融行业进行很好的补充。

其次,运用自身技术融入到金融业务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单纯有技术还不够,关键看怎么运用,如果没有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不仅会伤及自身,还会给金融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利用场景和大数据优势设计金融产品。先设计好金融产品,再运用科技技术,而不是先开发技术再去设计产品。金融产品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场景应用和大数据风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抬高使用者门槛。如果先有技术再衍生产品,则成了开篇提到的快速营销、快速获利,反而会加剧风险。因此,如何运用技术、如何把技术跟金融相结合,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最后,“金融共荣生态圈”的建立将成未来趋势。今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会意识到这一点,摒弃自己不专业的金融业务,努力做科技业务和互联网开发,向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成果,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建立“生态圈”,这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新时代的产融结合。

未来监管

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国家始终强调严守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是前提。

少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虽然嘴上说“不做金融业务”,但依旧去申请金融牌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成了金融机构“违规销售”金融产品的“便利武器”。所以,未来国家对“科技+金融”的监管不会太松。

对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诱导投资的行为。2017年,在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这表明,“科技+金融”虽是未来趋势,但也要公开透明,取得相应的资质。尤其是要符合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并不是任何人群都适合做投资,也不是任何金融产品包装上科技的外衣就没有风险。

融合网|DWRH.net关于本文的声明:

文章来源及作者信息:本文作者为作者系私募基金管理人毕研广,原文刊登在《法治周末》报。

自2017年4月1日开始,《法治周末》报社与融合网|DWRH.net正式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上述两大平台原创内容的互相转载、共同撰写等相关事宜。

在合作期间,融合网|DWRH.net已获得《法治周末》报社文章转载的合法权益,敬请周知。在贵机构尚未从相应版权方处获得正式授权前,请勿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具体联系方式请见融合网首页底部的“联系我们”)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