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新政实施,但20万额度真的不够
昨天的一则重磅消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一职,由徐麟代替鲁炜。党和国家对互联网统一管理的重要机构,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更替。
相比之下,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看起来更多的是完成规定动作,比如APP软件注册用户实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日志信息必须保存60天等,都早已在实践中履行了,此番只是在法规层面上进行完善而已。
重大人事变动之下,有一则新闻会被人所忽视,那就是将于7月1日实施的网络支付新规。早在2015年12月28日,央行就颁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网络支付账户分为三类管理制度,而通过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每年用于消费、转账以及投资理财的所有交易限额,是20万元。
不是188,也不是998,而是20万元。但问题是,这不是去买个八心八箭的假钻戒,而是一年期内所有网络消费、网络转账和网络投资理财的额度总额!
互联网上买汽车,需要多少钱?互联网上买钻戒,需要多少钱?互联网上买个全家欧洲高端游,又需要多少钱?如果通过互联网投资理财呢?20万的额度,甚至还达不到一些理财项目的购买门槛。那么办?出门到银行排队呗!
20万元的额度够不够?显然是不够。比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很多白领家庭总收入已经达60~80万元,三口之家的月度消费,早就在万元以上。20万元的额度,平均每月额度为1.6万元。这么一点额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消费、转账以及投资理财吗?如果够,那就是谎话,是要求老百姓降低消费行为,降低生活质量。而这么可怜的20万额度,甚至还包括了投资理财的份额在内,留给消费和个人资金流通的额度就更小了。
而且,央行的这个规定,目前来看,仅仅是粗放式的额度控制,还没有配套的具体细则。什么样的支付平台和支付流程,才属于网络支付呢?电商支付渠道算什么?支付宝购买余额宝算什么?微信转账呢?
可想而知,在这个政策落地之后,会带来一系列麻烦和问题。受交易限额的控制,支付平台和用户,也会想方设法规避这个条款或寻找各式各样的变动。比如,在支付环节增设一个银行支付关口,是不是就不算网络支付,就可以不受限额控制了呢?
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的是,环节越多、变通越多,带来的安全隐患就越大,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也就越多。而一个原本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产业,越多的监管会带来越多的限制,这是不言而喻的。
不然,请你告诉我。为何乱象丛生的P2P理财,几百万、上百亿的资金来往,没有受到太多的监管和控制。怎么一个有序、健康的网络支付,却设置了20万的门槛?
退一步说,为什么不设置成50万呢?20万和50万,在纯理论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设置成50万,则可以解放一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门槛。(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