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移动支付异军突起 产业链各方掀弄潮儿之争(3)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村泉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02 15:12 
核心提示:实际上,手机支付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与尝试使用手机钱包的用户相比较,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采用现金或传统银行卡付费结账,鲜有顾客用手机付费,有媒体记者亲自持手机为所购商品付费,却遇到POS机反应缓慢的

实际上,手机支付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与尝试使用手机钱包的用户相比较,更多的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采用现金或传统银行卡付费结账,鲜有顾客用手机付费,有媒体记者亲自持手机为所购商品付费,却遇到POS机反应缓慢的状况,而收银员称:“反应慢很正常,请耐心等待。”在等了近10分钟后方刷机成功,不过这显然违背了手机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性的初衷。同时,该收银员还透露,手机支付的用户寥寥无几,即使有一两个顾客刷手机付款,花费数额也都以小额为主。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曾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整体普及率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用阶段,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裁刘建军也坦言:"在市场培育期,可能只有1%的人群会使用,而有100万台POS机还处于闲置状态。"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安全是很多手机用户拒绝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原因。“现在手机病毒多,听说会对手机支付造成影响”,“怕被盗刷”等是很多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中也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存在疑虑,对安全问题存在疑虑的用户超过六成。有安全专家甚至不建议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意识到了安全问题,移动支付提供商也在着力解决,以消除用户的顾虑。如微信近期就已推出有效赔付机制,对因使用微信支付造成的资金被盗等损失进行全额赔款,以消除用户对于资金安全隐患的担忧。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其《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会有个别的风险案例发生,但中国网络支付行业风险总体可控,国内主流支付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网上支付安全性哪怕和国外同行相比也非常出色。巴曙松表示,决定未来中国支付实力的核心是安全与效率,两者要平衡发展。他建议,通过移动技术创新而非传统的牺牲效率的方式去解决安全问题。

有分析认为,互联网企业在支付市场优势更明显:经验积累更深厚、反应更灵活、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把握也更精准。对比之下,运营商虽然手握网络信道资源与大量用户信息,但作为移动支付市场的后来者,经验不足,商业模式未确立,落地方案减少,支持终端不足,可谓困难重重。因此,运营商要想在移动支付领域有所作为,势必需要与银行、互联网企业、终端公司等产业链各方加强合作。

业界人士也表示,未来运营商更多的是在新增用户上推广手机钱包功能,对于老用户则需要更多的扶持计划。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中,运营商应走整合型道路,可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还可以兼并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更好应对竞争。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对此观点也表示同意。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