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移动支付异军突起 产业链各方掀弄潮儿之争(2)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村泉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02 15:12 
核心提示:阿里腾讯战支付 电信运营商热闹布局移动支付,也仍会遭遇到来自互联网大鳄的袭击。据记者了解,第三方支付牌照按照业务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网络支付,包括了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第二类为银行

阿里腾讯战支付

电信运营商热闹布局移动支付,也仍会遭遇到来自互联网大鳄的袭击。据记者了解,第三方支付牌照按照业务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网络支付,包括了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第二类为银行卡收单,主要指传统POS机上面刷银行卡的收单方式;第三类就是预付卡业务。七成获牌企业集中在预付卡业务上。其中,当然以第一类竞争最为炽烈。除了电信运营商外,例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腾讯旗下财付通等,都已在此布局多时。

腾讯的财付通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无法忽视的力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的微信也开始渗入移动支付领域。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就曾说,财付通已覆盖包括游戏、航旅、电商、保险、电信、物流、钢铁、基金等多个行业,如果与微信融合,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微生活支付理念,“消费者一部手机便可走遍天下”。

遇到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狙击,这是让每个有志于在移动支付产业内做出一番成就的企业紧张的地方。这种压力让强势如电信运营商都无法忽视。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推出的“当面付”功能、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功能倒逼电信运营商加快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应用环境的搭建,最终加快产业发展。

目前支付宝有数亿的在册用户,而手机客户端的安装量也有数千万。相比第三方支付,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手机钱包虽然有技术优势,但是需要用户更换手机和SIM,这使得推广相对较慢。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运营商更多的是在新增用户上推广手机钱包功能,对于老用户则需要更多的扶持计划。

目前,如支付宝和微信均已有数亿用户。但后者的用户增长的速度,远非前者能够相比。而且,最近几个月以来,微信支付用户从0增长到1000万,还以每天新增10万用户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支付宝钱包的用户虽然突破1亿,但打开频次远不及微信支付。这也让二者的有关系日趋紧张,甚至出现相互封杀的现象。

微信和支付宝不但比拼用户数量和增速,还比赛建立生态系统。据报道,支付宝通过与银泰、美邦等线下实体店合作,形成O2O闭环。未来还可通过余额宝来获得用户的闲置资金,并通过天弘基金,透过资产证券化,向阿里小贷提供资本支持,以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支持。

与此同时,微信公号经过一年发展,已经集聚了许多商家。微信支付正借着微信的社交与交流,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微信支付旗下的“精选商品”未来会有机会成为移动版的“聚划算”。而依靠微信的便利性与碎片化使用,微信支付也将会有更多场景。

有业界人士认为,微信支付失败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支付宝与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也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树敌过多,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

微信支付不与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对抗,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任重道远的未来

目前,移动支付的玩家远不止上述这些。盛大Youni支付、京东和银联合推的乐付卡、百度的百付宝、新浪的微博钱包、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其实只是看上去热闹而已”,有移动支付观察人士对记者说,移动支付远未到成熟时期,商户与用户的使用成本、多方协同运作、线下需求都未得到解决。(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