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核电,谈何容易!
11月26日,美国核动力“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首次利用钚电池作能源;2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报告称,欧盟成员国开始考虑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标准。
上述两则看似无关联的“核”消息,再次把沉寂很久的核能利用“推到”了前台。此前,因日本福岛核泄危机的持续发酵,各国对核能利用经历过了纷纷叫停的“喧嚣阶段”。如今,各国已经逐步过渡到了很难舍弃核能的“反思阶段”。
无独有偶。11月26日,巴黎召开的博鳌论坛专门设“福岛核危机后的核能利用”圆桌会议。日本前首相福田表示,发展核能不可缺少的排他条件就是必须保证核能的绝对安全。自从日本核泄危机以来,迫于民意压力,尽管日本首相多次表态称日本将迈入“无核社会”, 而企业界似乎“不以为然”。类似争执与博弈,显然不是单纯的民意所能决定的,更关键是日本是否能够忍受核电缺失下的能源短缺、经济停滞。有日本专家8月曾提出警告,日本若放弃核能,很可能面临第三个“失落10年”。
在欧洲,有多国领导人此前都提出了各自弃核的“时间表”。对于类似“弃核”的种种表态,笔者倒更愿意把它看做是政客们迎合民意、屈就政治的“缓兵之计”。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来支持发展核能,而在日本核危机后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弯,更侧重了2013年大选选情的压力。要知道,法国80%的电能是核电、瑞士近40%、德国30%、瑞典是39%。可以说,日本核泄危机,把核电的巨大风险暴露无遗,更把反核的宣泄推到了新高潮。问题在于,喧嚣之后如何化解能源短缺?这才是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目前,美国是全球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30%的电力供应来自核电。自从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对核能开发的立场一直未曾改变,依然坚持“核能复兴”战略。
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核事故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痛定思痛的结论是:安全必须置于首位,各国必须从技术、管理、维护、监督、预警等多个层面强化安全审查机制,确保核电的安全性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人类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恐惧,显然会随着核能技术的更新换代、核能安全强化而逐步消除。
从长远来看,人类要不要继续发展核能,不是一国政府、一个政治家或一次大事故所能决定的,正如屡有发生的飞行事故无法阻止航空业发展一样。对人类的长远发展来说,日本核泄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反倒是好事——经历“弃核”的喧嚣之后,人类在利用核能上从此有了保障绝对安全的国际共识,核电的安全性创新从此真正步入一个新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