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监管机构 >

央行:走中国特色金融改革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1 13:39 
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对金融工作的正确领导活跃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为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奠定了基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对金融工作的正确领导活跃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为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和改造私营金融业,治理通货膨胀,真正实现了货币主权的完整和货币制度的统一,并不断探索金融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本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金融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在金融战线的成功实践。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明确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四个目标: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有力、灵活、分层次的金融控制和调节体系;建立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信用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的信用体系;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建立金融机构现代化管理体系。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货币政策。

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全面推进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一是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为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造条件。1994年,国家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8年,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发行国债充实资本金。二是从2003年开始,着力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并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分别实行上下限管理,金融机构定价自主权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是金融机构体系多元化。由改革开放初期“大一统”国家银行体制,逐步发展为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机构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建成了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走过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先后建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得到发展,平稳解决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顺利推出。截至2010年底,共有(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