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银行7日谈:第三方支付放“牌”与银行的应对之策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1 09:38 
核心提示:随着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9月1日持牌缓冲大限将至,一再延期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再度传出发放的消息。就在此前,参会的企业都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周一举行的成立大会通知,业内人士预计,23日央行或将正式公布牌照发放的企业名单。面对民

随着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9月1日持“牌”缓冲大限将至,一再延期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再度传出发放的消息。就在此前,参会的企业都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周一举行的成立大会通知,业内人士预计,23日央行或将正式公布牌照发放的企业名单。面对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竞争,商业银行需要思考,新环境下,如何实现从实体经济服务模型到网络经济服务模型的转变。

同一条起跑线

自去年末至今,央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名单公布的消息几次落空。就在在不久前的5月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行第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可会后并未宣布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支付牌照)相关信息。但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也被外界解读为,监管体系的形成是支付牌照发放的一个明显信号。

据了解,共有155家参会单位参会,主要成员是包括国内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在内,行业协会的职能除了对电子支付行业自律外,也成为支付行业的监管实体。具体架构为协会理事共有63人,其中包括61家银行、支付企业等机构的负责人及两名央行官员。在协会理事中,包括来自央行、11家银行、8家支付企业等25家常务理事单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企业代表对媒体表示,此次央行牌照的发放原则采取“合规准入”,这也意味着,此前所公示的企业如无意外,将全部获牌。

各方寻找新平衡

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由非金融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而第三方支付则是基于互联网,提供线上和线下支付渠道,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系列过程的一种支付交易方式。互联网支付是重头戏。

由于最初银行体系整体的思维尚未从传统经营中跳脱出来,给人以距离感的网上银行给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个机会,利用“信用缺位”,淘宝凭借自己海量用户的人气催生出了支付宝。而支付宝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淘宝的发展。之后的模仿者接踵而至,但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企业占据了电子支付行业8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刺激也是不断膨胀。从2005年到2010年,电子支付呈现疯长的态势,交易额连年翻番: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2743亿元,2009年为5766亿元,2010年达到10858亿元,环比增长96%。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650亿元,环比上涨3.2%,同比涨幅达到102.6%。据预测,到2012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2万亿元。

正是觊觎电子支付市场这一庞大的市场蛋糕,包括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加紧布局支付市场,暗潮涌动。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原本在电子支付中不可缺少的银行似乎也不在满足当初与第三方支付公司那种双赢的局面,意欲打破局面。除了降低网银额度,一些银行企业开始向第三方支付进军。

招行上月就宣布,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的招行“一卡通”大众版网上支付交易单日累计金额从不超过5000元下调到500元,并表示调整是出于降低网上支付交易风险、保障持卡人资金安全的目的。相关人士表示,银行下调针对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日限额,原因之一还在于推广其专业版网银交易用户,银行网银与第三方支付之间正在寻求新的平衡。

重要问题是服务模型

相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蓝海一片,银行还远未到与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争利的地步。目前,支付市场的主要业务仍然为银行所掌控,而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种类繁多,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之所以出现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覆盖式增长,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僵硬的体制及僵化的思维。

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徐捷对媒体表示:“面对这样的挑战,我认为银行自身的服务要跟上,银行的网上支付方式得有一些改善。目前也有一些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比如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网络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目前来看,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沟通显得比较重要。网络时代下,银行所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从实体经济服务模型到网络经济服务模型的转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