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资本 >

中信银行:新资本监管标准不能一刀切

来源:财经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4 18:09 
核心提示:明年起将执行的新资本监管标准已引发了股份制银行的“抱怨”。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5月4日在该行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包括该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认为,2.5%的拨贷比要求不能一刀切,并已与银监会进行沟通。

明年起将执行的新资本监管标准已引发了股份制银行的“抱怨”。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5月4日在该行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包括该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认为,2.5%的拨贷比要求不能一刀切,并已与银监会进行沟通。

平台贷风险资产计提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中信银行一季报显示,该行一季度净利65.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51%;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为11.05%;核心资本充足率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为8.21%。主因在于根据监管要求,中信银行首次将市场风险资本计入风险资产,并调整政府融资平台相关业务风险资产权重,导致加权风险资产余额上升。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4日在电话会上表示,“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利润积累这种内涵式资本补充还是有压力的。”由于实施新规,该行一季度融资平台贷款多加算260亿风险资产,再加上市场管理方面的30亿风险资产,这两项便迫使该行一季度资本充足率下降0.25个百分点。

截止一季末,中信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1046亿,比去年下降138亿。

新资本监管标准不能一刀切

银监会5月3日宣布,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标准。

新标准实施后,系统性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新标准还将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

根据过渡期安排,系统性重要银行和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达到新标准。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尚没有收到监管层的明确要求是否将该行纳入到系统性重要银行。但该行下一步在拨备安排上围绕自身资产质量变化,根据监管要求进行调整。

上述负责人称,新标准的实施,对银行资本金方面短期看影响并不大,但长期会加大持续资本补充的压力。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都处于达标水平。

不过,中信银行认为,“2.5%的拨贷比要求一刀切的做法不是很科学,不能反映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水平,对管理水平好的银行不公平”。

该行负责人称,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就此问题与银监会进行沟通。

一季度中信银行进行了17亿拨备,拨贷比为1.59%,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

关于此前备受关注的配股事宜,中信银行在其一季报中给予说明。中信银行称,将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合资格股东配售共计不超过8,587,335,691股股份。中信银行目前已取得财政部和银监会对此配股方案的批准,并已向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提交申请。目前,此次配股的监管审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